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總理記者會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

2017年03月17日 10:12:1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環球時報-環球網范淩志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環球時報-環球網范淩志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環球時報-環球網范淩志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薛玉斌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 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陳曄華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3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這是記者在採訪拍攝。 新華社記者趙穎全攝  3月1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圖為記者會現場。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翟子赫 攝3月1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人民網記者 張啟川 攝

  歷年的兩會總理記者會是中外資訊交流和價值觀碰撞的一個特殊場合,近年來它的官民溝通效應進一步放大。中國政府面對的主要問題有哪些,外國人的“第三隻眼”會圍繞這個問題提供什麼額外的維度,北京如何統籌內外的各種關切,看了總理記者會,人們會得到一個大的輪廓。

  今年的李克強總理記者會給人一個突出印象,那就是中外記者問經濟和民生的特別多。記者們一共提問了19次,其中直接針對國內經濟和民生的是12個問題,如果加上涉及對外貿易的,就是15個問題。一個政府如果把經濟和民生搞好了,是不是就完成了它的使命的15/19呢?這個比例也許真差不多。

  我們生活在公眾意見深刻影響國家政治面貌的時代,這種時代的特點一定是經濟和民生會成為它最持久的主題,因為老百姓最關心過好日子。當然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好日子”的標準會起變化,比如環保因素強勁地加入進來。

  我們還生活在國際風雲變幻的年代,然而世界“爭”的東西也和過去有了很大區別。中美兩大國之間存在戰略博弈,但是當下中美關係的最大焦點也成了經濟。特朗普政府和北京“打花拳”,但它真正瞄的是中國的市場,琢磨怎麼把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挪一塊過去給美國經濟。

  把中國經濟搞好了,中國國內的長治久安就有了堅實的基石。中國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什麼時候成為世界遙遙領先的第一大市場,我們的外交就有了更加雄厚的資源,世界就將更小心看中國的臉色。21世紀有兩個惹不起,一個是軍事大國惹不起,一個是市場大國惹不起。中國2017年GDP計劃增長6.5%左右,軍費增長7%左右,這兩個數字都是實力的體現。

  在經濟總量11萬億美元的量級上尚能做到6.5%左右的年增長,人類社會前所未有。換句話説,中國現在每年的GDP實增量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它一年支援1000多萬人的新增就業,這個數字也很令歐美眼暈。西方經濟學沒有過這樣的記憶,也沒有衡量它代表了什麼的尺度。

  所以辦成這件事很不容易。中國這幾年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發展排浪,但緊跟著就是從經濟舊動力到新動力的調整。這樣的調整在十八大以來達到改革開放後的新高潮。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中國勇敢、穩健地開展了這一輪歷史性調整,中國政府操控“超大工程”的能力得到最高級別的發揮。中國無論多麼問題成堆,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姿態確實很牛,把不斷高唱或者暗示中國“行將崩潰”的那些人簡直氣死了,急死了。

  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展現了充分的自信,既有對6.5%左右這個數字含義的自信,也有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持久不衰的自信,更包括中國政府駕馭複雜國際問題的自信。李總理坦言了在深化改革中推動簡政放權等方面的難點,能這樣把問題和盤托出,講述政府“刀刃向內”的必要性,這也是對整個國家已經適應改革大節奏的自信。

  這些年新出現的一個問題是,經濟是核心,但活躍的輿論卻經常走神,形成新時代的特殊干擾。這些年網際網路輿論場上對國家經濟實情的認識有不少時候走偏了,具體問題常常被放大到全局層次,總是嚇唬老百姓。自信是一個社會的重要品格,但網際網路卻似乎在展示“自嘲”競賽。

  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可以説被西方輿論罵了這一路。中國社會的集體心理應當説還是強大了許多。我們罵不過人家,那就讓我們幹得更好一些吧。總理記者會説的都是大實話,這些大實話不是房間裏的花瓶和裝飾畫,而都是壘房子的磚塊和石頭。

  下一頁   [延伸閱讀]   李克強總理記者會巧喻妙答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