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朱之鑫談東北振興:要適應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

2017年03月15日 09:30:1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資料圖)。中新社發 宋吉河 攝

  【對話人:朱之鑫】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是去年全國政協專題協商的重點議題之一。圍繞這個主題,由三位全國政協副主席帶隊、100多名委員和有關方面的同志參加,深入東北三省的22個地市考察了87家企業,先後召開了57場座談會,最終形成了23份高品質的調研報告。朱之鑫是參加調研的委員之一。

  談政協調研

  對中央決策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北青報:東北地區調研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

  朱之鑫:1、2月份就開始準備。一有了調查提綱,我們就和三個省份交換意見,先給他們打招呼,然後跑到長春,和三個省的政協主席當面交換意見。

  北青報:這次調研有什麼特點呢?

  朱之鑫:最大的特點,不是像以前聽聽彙報就完了,而是深入到企業基層了解情況。到了企業之後,不光是和廠長、總經理聊,還和中層幹部、基層代表了解情況;也不是只有國有企業,還對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進行了調研;另外,既到了工業集中的地區,也到了棚戶區,困難最多的地方,調研的面非常廣泛。這種調查研究非常符合實際。調研方式的改變,對我們民主監督,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北青報:100多名參加的委員是選出來的嗎?

  朱之鑫:主要是委員自己報名,發揮大家的積極性。這次調研團的組成人員非常有特點,因為這些委員畢竟都在各個行業幹過,有煤炭的、能源的、機械的,有國有機關的、國有企業的,也有民營企業的,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都希望為東北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北青報:調研有哪些成果呢?

  朱之鑫:回來之後,寫報告是很重要的一條,分報告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我們把這些意見又一次反饋到三個省,當面聽取他們的意見。

  北青報:有點像巡視組的反饋?

  朱之鑫:我們不是巡視組,絕不是巡視組。我還要説明一點,參加調研的不僅是全國政協的,還有政府部門的同志,寫材料的時候還要聽取他們的意見,兩項結合起來,政策的制定就更有針對性。

  北青報:報告上交之後有什麼反饋嗎?

  朱之鑫:報告上交之後,各個部門也非常重視,我們提出的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大做強優勢産業、激發人才和創新活力、提升開放型經濟的水準,包括“三去一降一補”這些都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最終的總報告不是很長,但對後來中央形成的有關東北地區的決策,起了很大的作用。

  談調研特點

  更多是從問題入手起民主監督作用

  北青報:之前國家發改委去東北調研得挺多的。

  朱之鑫:非常多,所以我們跟他們不同的特點是什麼呢?他們更多的從宏觀上規劃,從整個東北地區的發展考慮,非常有戰略性。我們更多的是從問題入手,結合問題提出建議,起到一種民主監督的作用。

  北青報:您之前在發改委,到了全國政協再看東北問題會不一樣嗎?

  朱之鑫:是相互印證的關係。

  北青報:政協調研看到的問題,跟之前調研發現的問題有什麼不同?

  朱之鑫:很多都是一致的,我們的意見在寫報告之前,都給各省的主要領導交換過了,他們都認真聽取了。

  談營商環境

  東北的營商環境還會不斷改善

  北青報:最後是像外界傳言的那麼悲觀嗎?還是發現一些樂觀的因素?

  朱之鑫:我從來對東北地區都是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我們做經濟工作不可能沒有問題,一段時間、一個地區出現問題都是正常的。如果我們都悲觀了,那我們還幹這件事幹嗎呢?我最近看到東北地區的某些企業已經起變化了。比如最困難的黑龍江東四礦,七台河、雙鴨山、雞西、鶴崗,這次減掉了7萬多人,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北青報:大家都很關注東北的營商環境,調研看到的營商環境具體如何?

  朱之鑫:我是覺得,不能簡單地把東北的營商環境説得一無是處,有這樣的説法,“關門打狗”,“投資不過山海關”,但是我覺得東北的營商環境還是在變化。

  北青報:我們看到的變化是?

  朱之鑫: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東北地區的幹部還是在奮發有為地幹著。我想,營商環境還會不斷改善。

  北青報:最近東北三省都把破壞營商環境納入紀委監督的範圍。

  朱之鑫:我是覺得,總歸是要去創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這個公平市場環境是透明的、清廉的,讓各類市場主體都可以進入的,無論是內資、外資、民營、國有,大家都覺得在一個平等的條件下競爭,還是可以把經濟做好的。

  談東北再振興

  不能在原來的老路上走下去

  北青報:東北再振興,2016年總結和2017年任務都提到了,主要癥結在哪兒?

  朱之鑫:東北問題既有積累的問題,也有改革不到位的問題,我覺得東北最大的問題還是怎樣從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來,怎樣適應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東北是非常好的地方,大平原、交通方便、人口密集度不高,有港口有能源,要調動東北地區的積極性。

  北青報:産業結構調整的具體問題在哪兒?

  朱之鑫:任何經濟在一段時間裏出現困難,這是客觀的,但是不應因困難喪失信心。美國田納西州的鋼鐵工業之前也經歷過陣痛。

  (東北)那麼多學校,那麼多科研機構,要將人才的力量充分發揮起來,把創新能力建設和實際結合起來。就這點來説,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中央也在加大對東北的政策扶持力度。

  北青報:有沒有具體的建議?

  朱之鑫:我想,結構調整是有一個過程,東北的裝備工業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還是要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第二,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援;第三,在適應市場方面下工夫。另外,要解決原有企業的問題,能上能下能進能去的問題,國家也要切實對廠辦大集體、“三供一業”進行解決。

  北青報: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是當前最難的問題嗎?

  朱之鑫:也不是最難的。我想,我們的幹部都有個目標,是希望東北振興,而東北振興又是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重要一部分。只要把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我想東北振興是有希望的。

  文/本報記者 鄒春霞  圖片製作/沙楠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