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史無前例!中國科學家4篇論文齊上《科學》封面

2017年03月10日 09:50:5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人民日報客戶端 趙永新

  史無前例!北京時間3月10日淩晨三點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

  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別完成的這4篇長文,介紹了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共有16條染色體,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1條。

  在合成染色體的過程中,他們還突破了生物合成方面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比如:突破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等等。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其價值不可估量。

  國內外同行指出,這是繼合成原核生物染色體之後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有望開啟人類“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紀元。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意義何在?

  曾參與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的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院士介紹説,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是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以基因組設計合成為標誌的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他指出,生物學界內最重要的分類依據,既不是植物和動物,也不是多細胞和單細胞生物,而是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來區分。“細菌、病毒等原核生物的基因組相對簡單,而動物、植物、真菌等等真核生物的基因(DNA)既豐富又複雜,通常會包含數億至甚至數十億鹼基對資訊。同時,作為遺傳物質的DNA通常被分配到不同的染色體中,而這些染色體又深藏在細胞核的特定區域。所以,合成一個真核生物的基因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但是,如果生物學真正做到引領技術革命,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組技術必將發揮非常核心的作用。”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