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外長回應外界七大關切

2017年03月09日 09:40: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題:中國外長回應外界七大關切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一場以外交為主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8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國外長王毅連續第四年在同一場合、同一時間接受中外媒體採訪,回應“熱辣”問題。

  回應中美關係——希望步入更成熟的“不惑之年”

  在被問及如何保持中美關係長期穩定發展時,王毅坦言,前段時間各方對中美關係的前景有不少擔心。“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經過雙方密切溝通和共同努力,中美關係正在朝著積極的方向平穩過渡和發展。”

  “中美建交38年了,中國人常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希望中美關係能夠真正地超越舊觀念,打開新視野,步入更加穩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條讓兩國人民安心、讓世界各國放心的寬廣大道。”

  回應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我們仍然願意做一名‘扳道工’”

  王毅説,朝鮮半島局勢目前正在呈現新一輪的緊張,一方面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執意推進核導的開發,最近又試射了四枚彈道導彈;另一方面美韓在這個地區進行超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持續加大對朝鮮的軍事壓力。“就像兩組不斷加速的列車,互不相讓,難道雙方都做好了迎頭相撞的準備嗎?當務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紅燈、同時剎車。”

  王毅説,“今後,我們仍然願意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島核問題扳回到談判解決的軌道。我想強調的是,擁核不會安全,動武不是出路,復談還有機會,和平仍有希望。”

  回應南海問題——絕不允許穩定局面再受干擾和破壞

  王毅稱,過去一年,南海潮起潮落,最終趨於平靜,不是“有所降溫”,而是“明顯降溫”。這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地區之幸,也是世界之福。

  “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有人想興風作浪、再生事端,不僅不得人心,也必將遭到地區國家的共同抵制。我們絕不會允許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再次受到干擾和破壞。”

  回應中日關係——“日本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

  王毅説,80年前,日本全面侵華,給中國以及亞洲各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最終自己也走向失敗的深淵。而45年前,日本的領導人反省歷史,同鄰國改善關係,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

  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我們當然願意同日本改善關係,造福兩國人民,但是日本需要先治好自己的‘心病’,要理性看待和接受中國不斷發展振興的事實。”

  回應中菲關係——雨過天晴,為中國和東盟關係驅散陰霾

  王毅稱,杜特爾特總統上任後妥善處理南海問題,積極改善兩國關係,這不僅符合菲律賓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地區各國的願望。“對於菲律賓伸出的善意之手,我們當然也要張開闔作之臂”。

  王毅説,中菲關係重回正軌,提升的是中菲友好,獲利的是兩國民眾,受益的是地區各國,“這些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實際上是中菲關係本來應有的常態”。

  “中菲關係雨過天晴,也為中國和東盟關係驅散了陰霾。”王毅説。

  回應美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王毅指出,目前影響中韓關係的最大問題,就是美韓執意要在韓國部署充滿爭議的“薩德”反導系統,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決反對。引進“薩德”顯然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僅有違為鄰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韓國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

  “我們奉勸韓國國內某些勢力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則結果只能是損人又害己。中方敦促韓方懸崖勒馬、中止部署,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回應臺灣問題——“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擋中國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

  王毅説,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事實,也是國際共識,更是由聯合國決議等一系列國際文件所確立的一條準則。

  “臺灣地區與任何國家建立或保持所謂的‘外交關係’,都缺乏國際法依據,都沒有正當性,也必然是沒有前途的。臺灣當局應該認清這一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可能阻擋中國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