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政協委員:振興實體經濟,要做好“加減法”

2017年03月08日 16:02:07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振興實體經濟,既要做‘減法’,讓企業輕裝上陣,也要做 ‘加法’,支援企業發展新動能,拓展新空間。”在7日的全國政協經濟界聯組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委員説。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多處著墨,引發了現場多位委員的討論。

  “減法首先是減稅降費。”楊元慶説,企業負擔重體現為方方面面的綜合成本,比如用人、用錢、用能、用地、物流的成本,還有各種看不見的制度性成本。

  對於今年再減企業稅費5500億元左右,楊元慶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比如針對小微企業,加大減稅力度,不僅要降低“名義稅率”,更要降低“實際稅負”。

  “振興實體經濟的加法,就是要通過創新實現轉型升級,讓企業發展新技術、開發新産品,做大做強品牌,開拓新市場,提升競爭力。”楊元慶説。

  關注實體經濟的不只楊元慶,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委員也是一位。

  “我是草根企業家,不是科班出身的企業家,講話不喜歡繞彎彎。”曹德旺的開場白引起鬨堂大笑。

  這位民營企業家更關注實體經濟中的製造業發展問題。“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脫虛向實的階段。用什麼來評判一個國家強大還是弱小?除了GDP,還有國際知名品牌。”

  我國製造業與發達國家的一些差距卻讓他憂心。“人家的聯合收割機可以精細到採摘草莓藍莓,可以剝豌豆,我們能這樣嗎?”曹德旺邊比劃邊説,這都是先進製造業要做的。

  “靠銀行幫小微企業是不行的,他們往往很難具備貸款條件。”曹德旺説,“真正幫助小微企業的辦法是大幅減稅。”

  實體經濟的融資問題也引發了在場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委員的共鳴。

  “金融問題,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但報告裏一句話讓我考慮了好幾天。”蔡鄂生説,這句話就是突出主業,下沉重心,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什麼是突出主業?我理解就是防止脫實向虛。”

  會議結束後,蔡鍔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銀行貸款應有一種服務意識,要通過對實體經濟的支撐和服務,來獲得利潤。”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