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成龍:奧斯卡來找我,不是我找奧斯卡

2017年03月08日 14:20: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3月7日 題:成龍:奧斯卡來找我,不是我找奧斯卡

  中新社記者 林春茵

  “憋死我了,你們好嚴肅哦。”成龍7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記者會上,一句話緩解了中外記者“長槍短炮”聚焦的小緊張,大家笑了起來。

  他是全國政協委員,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入行56年,拍攝200多部電影,多次摔斷骨頭,成龍拿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此前,亞洲電影人中,只有日本導演黑澤明、印度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獲此殊榮。華人演員中,他是第一人。

  

  3月7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召開“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記者會。圖為成龍委員答記者問。(拼版照片)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當我接到奧斯卡通知,我拿終身成就獎,第一我感覺不相信,第二我覺得我拿這個獎太年輕了。”成龍説。

  從1979年開始執導電影,成龍正逢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但他並不覺得自己能“成功”。他説自己的電影:沒有劇情,永遠是一句臺詞“你看我幹什麼”,馬上就開打。又大多是小成本電影,“比方拍《蛇形刁手》《醉拳》,找一個空地、一個廟就拍完了”。

  在過去的電影裏,成龍多以草根形象出現,善於因地制宜設計動作,筷子、腳手架常常出現,在真槍實戰中製造出別致“笑果”。闖出動作喜劇風格後,成龍嘗試走向好萊塢。

  成龍仍記得,初往好萊塢試鏡,一次又一次“16個小時飛到美國”,“人家看看你,表演一套拳,回去了。再打一套功夫,説英文不行,走吧。”

  立志要做國際巨星,成龍在美國學好英文,又繼續接拍“不適合的電影”。他苦笑説,英文都不會説,卻曾演過“美國生的年輕人”,在香港打得風生水起的真功夫,卻被質疑“你要學會一拳打倒一個人,你怎麼已經踢了8腳,那個人還站在那裏?”

  “照他們的意思拍他們的東西,我講話沒有力,電影出來沒人看,美國沒人看,本土市場也沒人看。”成龍決定放棄美國市場,還是繼續去拍賣命、沒有特技、有真功夫的動作片,早上斷腳,下午開工,不管票房好不好,我都用心去拍。

  

  3月7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召開“政協委員談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記者會。圖為成龍委員出席記者會。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

  成龍的功夫片風格漸成。在影片中,除了“打”,他試圖加入武德、禮義廉恥等中國文化。一身唐裝,也成為他出席各種場合的標準形象,“給人家知道,我是中國人”。

  與此同時,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增長、日漸成熟,引發世界關注。2016年,中國電影銀幕已突破4.1萬塊,觀影人次13.72億,票房457億元人民幣。

  “我們關門拍自己電影、沒有競爭的話,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票房成果。”成龍説,過去香港電影市場小,動作片只拍給香港人看,受好萊塢衝擊而品質下滑。

  “今天全世界要到中國分這一杯羹。”成龍認為,中國體量龐大的消費群體如果都來支撐國産影片,使其有錢學習運用外國先進技術,“中國電影人只要努力,很快就會走得更好。”

  “如果你堅持做一樣東西,不管有沒有人看見,不管有沒有人知道,你用心去拍,某一天一定會有人賞識你。”成龍説,“今天是奧斯卡來找我,不是我去找他們。”(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