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西藏代表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守住民生、生態“兩條線”

2017年03月06日 15:28: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梁曉輝)“西藏要守住民生底線和生態紅線。”6日,多位西藏全國人大代表結合政府工作報告和當地發展實際,就西藏民生和生態發展建言。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大對民族地區發展支援力度,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

  珞巴族唯一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扎西央金對此感到鼓舞。

  扎西央金説,得益於國家政策傾斜,她所在的珞巴民族鄉得到快速發展,去年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4549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近些年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優化,“2013年我剛參加兩會時,我們鄉還是土路,現在已經是柏油馬路了”。

  她今年提出“加大投入打造珞巴民族生態文明小康示範村”的建議。“我們當地的村民還有不少住在矮舊的老房中,大家都期盼搬到新房。”她用手機展示了示範村樣板房的樣子,新房完全保留了珞巴族的建築特色,看上去與之前並無二致,但內在結構卻由木質變為鋼筋水泥。“在地震余震多發地帶,更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洛桑江村對報告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的表述印象深刻。他説,邊境地區涉及國家安全穩定,邊民在其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建議國家繼續加大邊民補助。目前,該項補助已由每人每年1700元漲到2700元。洛桑江村希望這個數字繼續上漲,更好保障邊境地區民生。

  政府工作報告同時提出多項措施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多位代表認為,這與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和改革十分貼合。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雲丹舉例稱,報告提出今年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主體功能區制度和生態補償機制等。他建議國務院進一步加大對《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的投入力度,提高森林、濕地等生態保護補償標準,加大重點功能生態區轉移支付力度。

  談到報告中“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表述,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黨組成員紅衛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銀山”。他表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一定要守住這個紅線。在此基礎上,可以大力開發邊境旅遊項目。

  他建議擴大西藏邊境地區開放範圍,讓更多邊民能從邊境旅遊産業中受惠。“邊境地區風景優美,應該讓遊客知道西藏不僅有拉薩,還能到邊境去看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