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李藍委員:政協委員首先要有責任感和良知

2017年03月06日 10:47:32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李藍

  好提案怎麼做?稱職的全國政協委員怎麼當?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大概是李藍在2008年第一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時最想知道的。

  做政協委員從入門到成熟

  “我第一年做全國政協委員沒有提案,因為實在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

  作為一名在漢語方言領域的知名專家,李藍在專業領域已經取得了不斐的成績,但在參政議政方面,當年的李藍卻著實摸不著頭腦。

  “我的老領導對我説,沒有人天生會做,不會就學嘛。”這句鼓勵令他豁然開朗,因為學習本就是他最擅長的事情之一。

  所以第一年參加全國兩會時,他雖然沒有提案,但也因此有機會全心全意地學習,收穫頗多。時至今日,在談到九年前第一次上會的經歷時,他仍能清晰回憶起當年小組討論時的精彩場面。

  2009年,第二次上會的李藍就將醞釀了一年的想法形成了他第一份個人提案——《關於修訂中文拼音方案的提案》。與其説這份提案是李藍全國政協委員的“入門考試”,不如説正是這份提案開啟了他認識中國政治協商制度的大門。

  這份提案提出後,很快他就被教育部邀約研討。“當時來自各部門的大約20多人,一起討論我這份提案的可行性,我就當著大家的面闡述我的提案,因為準備得很充分,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贊成。”但遺憾的是,由於提案涉及的領域需要人大啟動修法才能達成,因此只能暫時擱置。

  雖然第一份提案沒有達成理想的結果,但這一年的參政議政經歷卻讓李藍從“不清楚政協委員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的懵懂狀態中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政協委員。

  之後幾年的參政議政,李藍做得越來越有滋味,關注的領域也從社會科學延展到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在20多份個人提案中,他提到最多的是中國的校車問題,連續提了5年,並在2014年就此問題進行了大會發言;但令他印象最深刻、也最受社會關注的卻是一份跨界提案——《國家應重視建築業農民工工傷事故的醫療保險問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