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政協發佈會側記:王國慶的“詩和遠方”是什麼

2017年03月03日 13:24:44  來源:人民網
字號:    

發佈會結束後王國慶被記者“包圍”。人民網趙艷紅 攝

  發佈會結束後王國慶被記者“包圍”。人民網趙艷紅 攝

  2日下午3點,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人民大會堂一樓發佈廳舉行。現場火爆異常,不僅225張椅子座無虛席,連想坐在過道的空地上也要搶地盤兒。攝像記者一直把三腳架架到了主席臺兩側,呈“三麵包圍”狀。

  近90分鐘,發言人王國慶回答了來自國內外18家媒體記者的問題,包括經濟形勢、精準扶貧、新型政商關係、一帶一路、文化自信、南海問題、民主監督、東北振興、醫療改革等。

  第二次亮相政協發佈會,王國慶依然是黑西裝、白襯衣、藍色領帶,只是領帶的花紋稍有不同。

  坐在會場的第四排正中央,記者能清楚的看到王國慶的表情。遙想一年前的今天,坐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盯著網上直播看王國慶首秀,在新聞現場的感覺真的好。

  “在座我見到了許多熟悉的老朋友,又看到了很多關心我們政協工作、政協大會的新朋友。在這裡我先要感謝各位對我們政協工作、對政協大會一如既往的關心、關注。”一開場,王國慶便用“朋友”之稱拉近了同記者們的距離,倍兒親切。

  談經濟形勢,王國慶篤定回答:“正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的那樣,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裏,中國經濟仍將是世界經濟最強勁的‘發動機’。”

  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王國慶擲地有聲:“東北的地位無可替代,東北的前途不可限量”、“東北一定會重振雄風”。

  談農民增收,王國慶言語間滿是關切:“我們政協委員會一如既往地關注‘三農’問題,積極主動地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診把脈、建言獻策。”

  談扶貧,擅長並注重講“中國故事”的王國慶,講起了當年陜北窮縣延安洛川縣農民引進蘋果致富、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去年的政協發佈會他講了哥倫比亞的故事、包蟲病的故事等,被記者封為“故事大王”。

  談新型政商關係時,他用英文close、cleaning來解釋中文不好發音的“親”、“清”二字。其實,他的英文功底早早就“暴露”了。此前外媒記者提問的時候,他能清楚的記住提問記者英文名字。在翻譯還沒開始譯中文的時候,他就和外媒記者開始了眼神的交流。從這一細節不難看出,他直接聽英文提問完全不是事兒!

  看過王國慶的履歷你就不會驚訝啦!1975年從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後,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對外部英語組翻譯、赴加拿大留學、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部編輯、駐美記者、副臺長,2000年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2013年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敢情人家是科班出身,從沒遠離過英文圈!

  英文驚艷,引經據典也了得。面對美國記者“中國在南海島礁部署軍事設施威脅航行自由”的質疑,王國慶以“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回應,直指個別域外國家炒作“中國威脅航行自由”的説法完全是“偽命題”;談部分西方國家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引《左傳》中的“信,國之寶也”,拒絕雙重標準;談文化自信,引《周易》中的“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喻中華文化淵源流長。

  當主持人説還有最後一個問題的時候,便有記者開始收拾東西。等發佈會一結束,各路記者便閃電般衝向前圍住王國慶。記者的一位同事幸運地搶到了會後的“加時”提問:“如果我們給您打滿分,您給自己打多少?”王國慶答,“如果你給我打滿分,我要批評你,因為我沒有給自己打滿分。”

  王國慶不給自己打滿分,卻在現場再次圈粉無數。會後記者們互相交流,對王國慶的評價大抵是“更加收放自如”、“自信滿滿”、“溫和親切”、“懂新聞懂記者”等。

  王國慶的自信,來自於會前充分的準備——收集了1700多個問題,梳理、分類、分析。來自於平日裏的功夫,就如他曾説過的“從日常的積累開始,如果到開新聞發佈會再臨時抱佛腳,發佈會品質也不會高”。更來自於政協行之有效的工作。而這背後,無疑是中國的制度自信。

  其實到場的每一位記者也是有備而來。沒有搶到提問機會的,些許都有些遺憾。比如美國《美中時報》記者吳默最關心中美關係、雙邊貿易。澳門《濠江日報》記者戴雅平想問關於經濟新常態……

  記者本身也有一個遺憾抑或是好奇:在談文化自信時,王國慶提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中國詩詞大會》每個選手心中都有自己的詩和遠方。那麼王國慶的“詩和遠方”是什麼?

  2號早上,人民網推出《進入兩會時間 政協首場發佈會王國慶將如何接招》一稿,記者在朋友圈轉發並提問:“特想知道他此刻的心情,王國慶,你緊張嗎?”王國慶隨後在朋友圈回復記者:“哈哈,看手機,發微信,緊張嗎?!

  發佈會結束了,不知王國慶有無時間再刷朋友圈,告訴小夥伴們他的“詩和遠方”。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