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十年基層傳聲筒 十載為民樸素情

2017年03月02日 15:40:27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十年基層傳聲筒 十載為民樸素情

  發佈時間:2017-03-02 12:38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岳巍

  何健忠工作照。資料圖

  2017年2月23日晚,距全國人大十二屆五次會議的開幕還有一週多的時間,可是全國人大代表何健忠卻早早現身北京,參加24日召開的2017年“共青團與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座談會。

  據了解,參加完這次會議之後,24日晚他還要乘車回江蘇,參加兩天后在宿遷市舉辦的校園道德講堂的活動。而四天后,何健忠還要回到泰州市參加最高檢與郵政總公司聯合舉辦的會議……

  不難發現,忙,就是何健忠的生活節奏。

  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十二屆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志願者、江蘇省優秀共産黨員、感動江蘇人物、全國郵政系統勞動模範、全國郵政系統先進個人、江蘇省優秀志願者、江蘇省十大行業傑出標兵、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當這個集諸多榮譽稱號于一身的人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樸素真實的為民情懷顯露無遺。

  甘當基層傳聲筒 十年議案逾百件

  2008年,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是汶川大地震的齊心協力,是北京奧運會的舉國歡騰。在何健忠眼中,還有一件需要銘記的事情,那就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那時的他明白,這個頭銜意味著怎樣的擔當,卻不知道這將開啟一段怎樣的履職旅程。

  “和往年一樣,今年我帶來10份議案。”何健忠開門見山地講道。據他介紹,“每年不少於10份議案”是何健忠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最多一年,他曾帶來13份議案。十年下來,由他提出的議案數量早已破百。

  很多人據此説他是“建議大王”,但何健忠告訴記者:“我從來都不想做什麼‘建議大王’。每一份議案我都認真對待,都是自己通過實地調研換來的,我只想把最基層的聲音帶到北京來,帶到大會中去。”

  今年是何健忠第十次來京參加會議。作為基層代表,民生問題一直是他最關注的,今年也不例外。據了解,今年何健忠的十份議案主要涵蓋醫療、非法集資、食品安全以及教育等領域。

  參加過多次調研活動和執法檢查活動的何健忠在回顧十年的代表生涯時説,“很慶倖能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為老百姓服務,也見證了國家的發展,一年比一年好。”

  力推校園德育堂 英烈精神屬國家

  “我今年特意提出了有關加強青少年德育教育的議案。”在今年帶來的十份議案中,何健忠特意向記者強調了這份議案。近幾年,何健忠先後在江蘇省多所學校做報告,與學生們交流,同時還兼任部分高校以及中小學的課外輔導員。通過深入接觸,他愈發感覺,加強校園的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何健忠告訴記者,自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後,家庭式的撫養教育已然很難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從而造成部分教育的缺失。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強大需求又倒逼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須強大。這些年來,何建忠一直在呼籲加強青少年素質教育,希望通過素質教育的提升,帶動文化教育實現更好的提升。

  泰興“活雷鋒”是何健忠在家鄉的名號,30多年來他義務幫助群眾達5萬人次。常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挂在嘴邊的他向記者透露,這與他早年間的當兵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何健忠認為,正是在部隊裏接受的“學雷鋒”教育讓他暗下決心,要用實際行動向心中的英雄人物致敬。因此,當他聽説有人在網上對先烈們進行侮辱的時候,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告訴記者,“英雄是民族的精神,只有弘揚了英烈精神國家和民族才會有未來。”

  創新郵政功能群 農村電商惠青年

  2013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在講到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一個飛行員不容易,培養一個幹部更不容易,職務犯罪對我們的損失很大,預防職務犯罪也出生産力。

  當時,剛剛再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何健忠在現場聆聽總書記的講話後,便開始了思考,如何將本職的郵政工作同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結合在一起。思索良久之後,一個將專業預防和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預防職務犯罪郵路”計劃出爐,並且迅速得到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

  “預防郵路的工作模式很簡單”,何健忠告訴記者,“剛開始,我們就是利用郵遞員跑千家萬戶,幫助檢察機關投送資料。後來,隨著志願者隊伍的擴大,我們先後成立了演講小分隊、文藝小分隊,建設了網校和微信平臺,通過不同形式和渠道普及知識。再後來,每當有重點工程要啟動的時候,我們就會提前介入。”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何健忠逐步總結出一條“1+X”的工作思路。目前,他正在探索將更多的功能賦予“預防郵路”,實現不同人群的精準覆蓋。

  也正是在“預防郵路”實踐的啟迪下,何健忠又將目光聚焦到了精準扶貧,這一次他與時俱進地拿起了網際網路的工具——農村電商。

  作為一名郵政員工,何健忠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郵政作為國家服務的公共平臺,發展電子商務有何意義?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找到了答案。他認為,郵政發展電子商務,就是為了農村的精準扶貧。

  這些年,何健忠先後前往甘肅、江西、廣西、山東、浙江、江蘇多地調研,發現這些地方都在利用郵政的平臺幫助山區人民。這讓原本渠道不暢通,資訊不流通,價格不了解的農民受益匪淺。

  據了解,由於郵政工種的特殊性,員工通常都比較了解當地的實際狀況,特別是了解哪些是特別需要幫忙的貧困戶。因此,當郵政把電子商務平臺建到村裏時,就可以有效實現幫扶的精準性。與此同時,郵政的商務平臺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那就是可以幫助老百姓減省運輸費。

  而當郵政電商平臺的優勢開始逐漸顯現出來時,便會吸引更多的群體投身於此。這其中,返鄉青年顯得格外明顯。

  何健忠通過調研發現,返鄉青年,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窘境。在城市中積累的社會實踐經驗,在他們返鄉之後,由於缺乏系統的知識和實操技能,總會顯得有些“水土不服”。而這與他們希望做成一個項目的願景,往往大相徑庭。這時,郵政電子商務平臺就可以為他們搭建載體,教授相關知識,給予引導和培訓。當青年感覺到有回饋的時候,也就有了信心繼續幹下去。

  為此,何健忠也特別想鼓勵電商創業的青年朋友們,“做什麼事情都要耐下性子來,不能靠心血來潮,找準目標重頭學起,這樣才能成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