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走轉改】90後護士照顧臨終患者 四年送三百人安心離去

2017年02月27日 14:39:16  來源:金羊網
字號:    

  

  ■番禺區市橋醫院康寧科護士徐萍在照顧病人。 記者 畢志毅/攝

  每天照顧“等死”的病人,入職4年來,送走了近300名患者——這就是90後護士徐萍的職業生涯。近日,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醫院的康寧科(臨終關懷科)護士徐萍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她説:“每個人終將會死亡,在患者生命的最後階段,我希望用微笑感染他們,用愛和關懷提高他們的生命品質。”

  “剛開始,我不敢看臨終患者的眼睛”

  徐萍來自湖北省通山縣,2012年,她畢業後來到市橋醫院工作,被分配到康寧科當護士。

  當時,該院的康寧科是廣東省內唯一由公立醫院開辦的臨終關懷科,正處於發展時期,收治的多數是上級醫院已經診斷無法治愈、生命垂危的患者,或者在家癱瘓多年的老年患者、植物人等。而徐萍每天照顧的就是這些臨終患者。

  “記得第一次給臨終病人做護理,我完全不敢看病人的眼睛。”徐萍回憶説,那時她對這類病人有些怕。後來,護士長對她説,要學會尊重病人,而“正視”病人是尊重的一部分。

  後來,徐萍慢慢習慣了以自然的態度面對病人。當病人離世時,她還會提醒其親屬,逝者的聽覺是最後消失的,應多向逝者説一些讓逝者放心的話,讓其安然離去。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在4年多的一線工作中,親手送走了近300位患者。她曾用甜美的聲音、燦爛的笑容和溫暖的雙手照顧每一位臨終患者,使他們盡可能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有尊嚴地帶著微笑離開。

  “同情只能放到心裏,臉上挂上微笑”

  在康寧科,護士們提倡微笑服務,給予患者愛和關懷。

  “康寧科的病人在不痛的時候也找我們聊天,義工也來和他們聊天,唱歌給他們聽。我們除了儘量減輕患者的疼痛,並且做一些讓他們高興的事情。平時就算看到他們痛苦,我也只能把同情放在心裏,用微笑去感染他們。”徐萍説。

  徐萍還會詢問臨終患者的心願,儘量幫他們實現。“多數患者都是想親人多一些陪伴。”徐萍説,她因此常常與家屬溝通,讓他們抽空多陪伴患者,也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簡單的死亡教育。

  “每天看著生離死別,最大的感悟是,當疾病還沒有來臨的時候,要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當疾病來臨的時候要接受、正確面對。”徐萍説,現在,她叮囑爸媽最多的話便是“注意身體健康”。

  據該院康寧科護士長曾文捷介紹,該科共有15名護士,其中一半是90後。2016年,徐萍因出色的服務被評為番禺區第六屆“金雁之星”。

  故事

  七旬阿婆治療64天后面帶笑容離世

  去年8月,番禺區市橋醫院康寧科接收了一位70多歲的婆婆,醫生、護士遠遠就看到家屬和護工都戴著厚厚的紗布口罩,這時候剛巡完房回來的徐萍作為主管護士接收了這名病人。她回憶説,當時剛到病房門口就發現自己佩戴的一次性口罩無法阻擋濃烈的腐臭味。

  徐萍深知這又是一名患有巨大壓瘡(爛肉)的病人,但當她掀開病人衣服檢查的時候還是感到意外,只見病人背部、腰部、骶尾部有大大小小近10個壓瘡,有些已經隱約看到骨頭,部分發黑,甚至有一個壓瘡出現蛆蟲。

  徐萍二話不説,帶著新來的護士馬上給婆婆進行清創。為了減輕婆婆的疼痛,她跟婆婆聊家常。

  “姑娘,辛苦你啦!我也知道很臭,你們就不要搞(治理)啦。”婆婆不好意思地説。徐萍微笑著回應:“婆婆,你放心,我們能把它治好。”

  在隨後兩個月,經全科室醫護人員齊心協力治療,婆婆的壓瘡明顯好轉,小的壓瘡基本癒合。直到安詳離開的前一天,婆婆一直對徐萍重復一句話:“姑娘,你辛苦啦!”在治療64天后,婆婆面帶笑容離世。

  (新快報記者謝源源 通訊員番宣)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