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邕寧區:強化舉措精準施策 産業扶貧助力精準脫貧

2017年02月28日 09:11:50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字號:    

  貧困戶黃翰山、黃翰早展示種植的牛大力

  人民網南寧2月26日電 (阮旭日)“以前窮啊,全家種點地只能糊口,現在我家庭年每人平均收入能有9000元!”52歲的黃翰早談起現在的生活止不住地高興。

  “我全家9口人,工作的有工資,上學的有教育補貼,流轉的土地有租金……”黃翰早向記者一一數來。他的7個兒女分別在上小學、中學和大學,作為貧困戶,兒女們每人每年可獲得邕寧區政府給予的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教育補貼。從2013年起,他與妻子進入南寧廣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作,每月工資1700元。

  黃翰早的幸福生活與一種叫“牛大力”的中藥材有關。2013年,借著精準扶貧的東風,邕寧區邀請南寧廣澤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進駐那樓鎮屯了村,建設“廣西道地中藥休閒養生産業示範園——壯藥大觀園”牛大力種植示範基地,計劃用這種被稱為“南方人參”的藥食兩用藥材發展規模化種植,帶動當農民脫貧致富。

  邕寧區精準施策,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探索發展。農戶對土地進行流轉入股,每年“坐收”土地租金;或根據公司統一供種、技術進行種植,由公司統一標準、統一銷售。同時,公司用工優先安排貧困戶,每天報酬為80至100元。

  “牛大力種植期為4年,考慮到前三年農戶沒有經濟收入,公司採取了預分紅制度,每年給種植戶預先分紅2000元。”公司董事長周旻介紹説。第四年牛大力種植産生效益後,種植農戶所佔的分紅利潤可達60%,參加合作開發的貧困農戶每年可增收16000元。通過帶動作用,2016年,屯了村像黃翰早一樣加入牛大力種植的39戶貧困,已全部實現脫貧。

  離這裡不遠的那盆村,55歲的周其汗也是一臉笑意。今年8月份,他以産業扶貧資金入股養在南寧市勤富藍孔雀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26隻孔雀,將給他帶來13000元的收入。在這個佔地200畝、存欄孔雀6300多只、總投資800萬元的養殖基地裏,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未來將依靠孔雀及其工藝品,為35戶入社貧困戶每年增收16000元至30000元。

  這個由回鄉創業帶頭人周天森成立的合作社,負責農戶的孔雀養殖,中途不花任何費用,不僅使入股的貧困戶有持續性收入,也給他們帶來了致富的養殖技術。“未來我們將繼續用這種模式,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周天森説。

  “邕寧區強化舉措,精準發力,2016年實現貧困人口17059人脫貧,城區和17個貧困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8.3%下降到2.8%,完成全年脫貧摘帽目標。”邕寧區委書記鄧娟娟表示,下一步,邕寧區將在重點抓美麗鄉村、産業富民、勞務輸出等方面的工作,結合村委換屆年,讓有能力的村委幹部積極發揮帶動作用,進一步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完)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