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平語”近人——習近平解題“京津冀一體化”

2017年02月24日 15:18:1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編前語】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之後,加強京津冀地區經濟協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京津冀“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實施……三年來,習近平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有何具體部署?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為您回顧梳理。   

  京津冀一體化為了啥? 

  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來有1億多,土地面積有21.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佈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範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大家一定要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體制機制的勇氣,繼續研究、明確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進。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如何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七方面著力—— 

  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産業分工、城市佈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

  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著力加快推進産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産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産業合理分佈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産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著力調整優化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準,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準。

  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

  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産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互補、合作、共贏——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要立足各自比較優勢、立足現代産業分工要求、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原則、立足合作共贏理念,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産業佈局為重點、以資源要素空間統籌規劃利用為主線、以構建長效體制機制為抓手,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快發展。推進京津雙城聯動發展,要加快破解雙城聯動發展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區域一體原則,以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作為優先領域,以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合作重點,把合作發展的功夫主要下在聯動上,努力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這是習近平在冬奧會張家口賽區臨時展館外平臺眺望冬奧會相關場地規劃用地。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