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計劃:高校有望學分互認課程互選

2017年02月18日 08:43:12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工作推進會昨日在河北廊坊召開,會上發佈了“十三五”時期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專項工作計劃。會議提出,繼續推進組建京津冀高校聯盟,促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科共建和師生交流。未來三地將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遷、建立分校、合作辦學等機制,研究提出疏解學校新校區學生學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機制。

  研究疏解校新校區學籍政策保障

  下一步,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重點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城市副中心教育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對口幫扶、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10個方面進行推進。

  在教育領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項目上,未來三地將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遷、建立分校、合作辦學等機制,加強疏解承接地教育合作,研究提出疏解學校新校區建設及運作資金、建設用地、教師工作生活、學生學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機制。

  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廊坊北三縣

  昨日,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簽署了《關於開展教育協同發展的合作協議》。未來三地將合理規劃區域教育發展,高品質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資源,支援北京市教育資源在河北廊坊北三縣創新機制建設優質學校。重點推進三地基礎教育協同發展。

  對此,通州區教委副主任王秀東表示,三地從年前就已經開始準備工作,未來通州區三所高中示範校——潞河中學、運河中學、永樂店中學將與廊坊、天津同品質的學校結成共同體,通州區四所小學和三所幼兒園也將和廊坊、天津等校形成聯盟。未來三地教育資源將互補,包括師資、學生實習基地等。

  促進京津冀高校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三地還將鼓勵採取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結對幫扶、委託管理、開辦分校等方式,引導北京、天津優質中小學與河北中小學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完善基礎教育數字化優質資源共用機制。在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三省市互派校長、教師、管理幹部等挂職交流。

  繼續推進組建京津冀高校聯盟,促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科共建和師生交流。建立三省市高校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庫。建設一批開放共用的高校學生實習實踐基地。三省市高校、科研院所試點聯合培養研究生,實現資源共用。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學分互認,指實行學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互相認可學生跨校所修的學分,一般限于選修課。

  三地教育部門對口幫扶21個貧困縣

  “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門將進一步推動對口幫扶,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重點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相關領域對河北省張、承、保三市及21個貧困縣進行對口幫扶。“一”即建設一所高職院校,由天津市出資,支援承德市建設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承德分校;“十”即建立21個教師培訓基地;“百”即建百餘對合作學校;“千”即實施千人交流合作項目,每年互派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骨幹教師、職業院校教師和管理人員250人,四年1000人,進行工作交流和在崗培訓;“萬”即免費提供萬節優質課資源。

  北京晨報記者 張璐

[責任編輯:黃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