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京津冀三地將建高校聯盟 促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2017年02月17日 15:07:08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人民日報客戶端 趙婀娜

  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十三五”專項工作計劃今日發佈。根據計劃,京津冀三地將推進組建京津冀高校聯盟,促進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科共建和師生交流。建立三省市高校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庫,建設一批開放共用的高校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同時,三省市高校、科研院所試點聯合培養研究生,實現資源共用。

  有關教育領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項目,三省市將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遷、建立分校、合作辦學等機制,加強疏解承接地教育合作,研究提出疏解學校新校區建設及運作資金、建設用地、教師工作生活、學生學籍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機制。針對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津冀毗鄰地區教育統籌發展,三地將合理規劃區域教育發展,高品質配置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資源,支援北京市教育資源在河北廊坊北三縣創新機制建設優質學校,重點推進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三地基礎教育協同發展。

  針對三地的基礎教育合作,將鼓勵採取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結對幫扶、委託管理、開辦分校等方式,引導北京、天津優質中小學與河北中小學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整體提升學校管理水準。完善基礎教育數字化優質資源共用機制,實現京津冀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用。

  據介紹,2014年以來,北京市嚴格執行北京市新增産業禁限目錄和人口調控政策,控制住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規模增長趨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新校區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北京城市學院向順義疏解,實現了北京東北郊區方向高校零的突破。北京電影學院等市屬高校新校區建設已經啟動,北京化工大學等中央高校新校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沙河、良鄉高教園區配套不斷完善,為高校部分教育功能轉移創造條件。

  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加快完善。記者了解到,北京市發揮東城、西城、海淀等教育強區優勢,支援通州區內部挖潛,大幅提升教育品質。目前北京二中、人大附中、首師大附中、理工附中等4所優質學校已進駐辦學。

  記者同時獲悉,在“十三五”期間,三地將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重點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相關領域對河北省張、承、保三市及21個貧困縣進行對口幫扶。

  “一”,即建設一所高職院校。由天津市出資,支援承德市建設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承德分校。由天津中德提供職業教育品牌、教育教學指導和專業建設標準,協助學校制定專業建設規劃和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十”,即建立21個教師培訓基地。推動三地師範類院校在受幫扶地區的21個縣,每縣建立一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培養張、承、保地區貧困縣教師。 “百”,即建百餘對合作學校。通過“手拉手”、建聯盟校等形式組成100余對中小學校、幼兒園、職業學校,開展互訪互學等校際合作交流活動。“千”,即實施千人交流合作項目。每年互派中小學校長、幼兒園長、骨幹教師、職業院校教師和管理人員250人,四年1000人,進行工作交流和在崗培訓。“萬”,即免費提供萬節優質課資源。加快基礎教育學校圖書資源、電子資訊資源等共用,為受幫扶地區教師和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與學習資源,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科,向21個貧困縣免費提供不少於10000節優質課資源。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