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穿山甲公子”原本是個簡單的橋段

2017年02月09日 09:26:3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一則反映2015年7月“廣西官員請吃穿山甲”的微博近日引爆網際網路,成為新的公共輿論事件。後被媒體披露真實姓名為李加和的博主在前年7月發的微博中稱,自己當時在廣西考察期間,當地官員在辦公室請他吃煮穿山甲。相關微博近日被網友發現,經一些大號轉發,轟動了輿論場。

  經香港媒體查核,李加和是香港一名鐘錶商之子,近年接手家族生意,經常進入內地。此外,他還在國家行政學院有段進修的經歷。他喜歡發微博,曬自己在內地的朋友圈,他拍下不少飯局,有的飯局照片顯示,飯桌上還有茅臺特供酒。

  李加和記錄“穿山甲飯局”的微博中提到“李局長”“黃書記”等,尤其吸引了輿論。由於大規模宴請本身就違反八項規定,穿山甲又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食用穿山甲是公然違法的行為,所以人們相信,一經查實,“李局長”“黃書記”都要栽了。

  然而廣西投資促進局很快做出的回應表示,該局的確在2015年7月承辦了促進香港企業投資廣西的活動,但活動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廣西公務接待有關規定開展,該局那段時間裏也沒有李姓或黃姓的領導班子成員。

  廣西投促局的回應引起網際網路上的新一輪輿論反彈,一些人嘲弄説:穿山甲很硬,廣西的回應很軟。在這之後,香港2015年赴廣西考察團也出面澄清,顯示“穿山甲公子”的記錄不夠準確,但所産生的輿論效果總的來説不夠理想。

  看來有一位香港的公子參加了2015年的香港工商界赴廣西考察團,確有其事。他在廣西吃了穿山甲,也可能是真的。上穿山甲這道菜的那頓飯是否為公務宴請,以及與這位公子一起吃穿山甲的是什麼人,出了很大爭議。

  在中國當前高壓反腐的形勢之下,如果那頓飯確為公務宴請,席間確有“李局長”“黃書記”,那麼相關單位和李黃二官絕對逃脫不掉,他們遭到嚴厲追究是板上釘釘的事,斷不會有人敢公開為他們開脫。

  然而這個故事具有“穿山甲”“公子”“官員”等多個網際網路熱門元素,它在網上刷屏幾乎是擋不住的事情。實事求是説,公眾的這種興趣未必是什麼壞事,它反映了中國輿論針對反腐敗的動員水準。

  出了這樣的事,官員們有十個嘴巴也説不清,這從側面説明公眾對官員的信任度仍不夠高。這或許是現階段的一種無奈。

  這當中有少數人熱衷炒作,推動事情的上綱上線,這樣的情況已是網際網路輿論事件中司空見慣,它很難被“徹底解決”,恐怕更需要認真應對之。

  中國這幾年每次出公共輿論事件,最初涉事官方的回應往往以“撇清責任”為主要目標,因此輿論效果一般不好。我們認為,地方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對地方的整體形象和輿論場整體氛圍應當有積極的角色扮演,而不應撇清自己就萬事大吉了。後一種態度是沒有溫度的,所涉的底線也不夠高。

  “穿山甲公子”這件事本來挺簡單的,如果是搞豪華公務宴請,明顯違紀。如果確有穿山甲這道菜,明顯違法。所涉部門嚴厲調查,誰違紀違法就處理誰,實際情況大概的確是按照這一邏輯展開的,但是呈現到網際網路上,帶給很多人的卻是另一種觀感,官方應對這一局面的反覆出現進行反思。

  當前輿論場的情況非常複雜,面對這種複雜的第一個態度恐怕是要擔當。當質疑到來的時候,哪怕是正確的躲閃,也會激發一些負面的聯想。而勇於接受監督,不把自保放在第一位置,是這個時代應當鼓勵的大忠大勇。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