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膠鞋書記”龐啟淵:四雙膠鞋一顆心 闊別昔日窮山村

2017年02月08日 14:13:52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膠鞋書記”龐啟淵。剪輯:劉銘

  “我受了災,報答不了你,只有這只雞了,你別嫌棄。”村民鄧賢坤一邊説著,一邊往龐啟淵手裏塞。

  龐啟淵是重慶市城口縣沿河鄉北坡村駐村書記,駐村一年多來,致力於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解決疑難困惑,深受當地群眾愛戴。春節前夕,曾受他幫助的村民鄧賢坤從自家院子逮了一隻大公雞,專程從山上跑到山下送給他。

  “山路又遠又難走,我怕拒絕他會傷害他的感情,就買了一條香煙悄悄塞進了他的口袋。”龐啟淵説,春節前,很多村民都打聽他的住址想給他送些年貨,但都被他婉拒了,因為他認為幫助村民是自己的義務與責任,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深入訪村民,扶貧路上困難重重

  “縣裏決定派你到沿河鄉北坡村任第一書記,你有什麼意見?”作為黨員幹部,龐啟淵牢記自己身擔為老百姓服務的重任,作為一名農村娃,他更加為自己有機會深入農村一線做些實實在在的事而感到榮幸。

  思考了片刻後,龐啟淵堅定地説:“好,保證完成任務。”

  龐啟淵(右二)走訪村民。本人供圖

  2015年8月10日,龐啟淵來到了北坡村,成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駐村書記。

  “震撼。”走進北坡村的那一刻,龐啟淵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很多路就在懸崖邊上,爛泥路又窄又滑,一不小心就會滑到山崖下,十分危險。”龐啟淵介紹説,村民進進出出活動,幾乎全靠兩條腿走。而且,山路很危險,甚至有一次,他的腳一滑,差點就掉下了去,現在想起來,龐啟淵還是一身冷汗:“幸好我的嚮導村民眼疾手快,一把拉住我,把我拽了上來。”

  而走進村民家中,傾斜的木架房破舊不堪,上面長滿了青苔;石頭房則四處漏風,破塑膠紙糊了一層又一層的窗戶,用木板固定住。屋內,被熏得漆黑的墻壁結滿了蜘蛛網,農具、木柴四仰八躺地分散在各個角落……家徒四壁的房子裏像是經歷了一場浩劫,像一個顫顫巍巍的老人,似乎風一吹,就會倒下。

  這,就是北坡村留給龐啟淵的第一印象。

  50多歲的張明禮是位盲人,一家五口,兩位年過70歲的老父母,一個未婚兄長和正在上大學的女兒,因為上民辦大學,女兒昂貴的學雜費用就成為了家裏的老大難,老弱病殘的一家子生活舉步維艱。

  “年前,我幫他們家賣100多斤豬和20多斤蜂蜜,價錢還不錯。”龐啟淵高興地説,村民如果什麼東西賣不動的,他就動用自己的人脈,主動幫忙聯繫買家。

  龐啟淵告訴記者,在北坡村,同樣貧困的家庭不在少數,開展脫貧工作困難重重。全村82戶貧困戶中,42名二三期矽肺病人,10多名35歲以上的單身漢;房屋基本還是木結構,因為沒有公路,運輸費用昂貴;空心化問題嚴重;除了筍竹缺乏有效增收産業……

  四雙老膠鞋,消除老百姓的信任屏障

  摸透村子情況,才能打響脫貧攻堅戰。龐啟淵來到北坡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戶走訪村民,這是他進入工作狀態的必由之路。

  龐啟淵(左二)走訪村民。本人供圖

  “龐書記,你做這個工作做多久?”北坡村歷史矛盾較重,對幹部有一種深深的不信任感,龐啟淵剛到北坡村時,曾被村民這樣問道。甚至,他還聽到村民在背後偷偷議論:“搞形式的人來了。”

  “至少到2017年,等村子脫貧後。”龐啟淵認真地回答道。

  家庭人員、莊稼牲口、健康狀況、收入情況……每到一戶人家,龐啟淵都認認真真地記錄下來。除此之外,他還跟村民們掏心窩子嘮家常,告訴他們自己也是農村娃,家就在坪壩。

  有一次,龐啟淵一行天一亮就出發,一路上先走訪了兩戶群眾,下午1點多,才抵達貧困戶劉尚國家中。

  “這麼遠,你們怎麼來了?你們太辛苦了……”看見龐啟淵前去家裏走訪,劉尚國黃中帶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滿臉的皺紋堆在一起像剛捏緊的餃子皮,他雙手緊緊握住龐啟淵,激動地反覆説著。

  劉尚國今年60多歲,是個五保戶,孤苦伶仃一個人住在山頭。

  嚴重傾斜的木質框架,墻體垮塌的牛圈,家徒四壁的屋子,和角落處已經霉爛的半截柱子……這就是他的家。

  他一邊笑呵呵地招呼著龐啟淵,一邊將墻上挂了許久的半袋米取下來,隨後又拖著佝僂的身軀張羅著抓雞,準備做一頓豐盛的午餐,儼然一副過大年的架勢。

  “這米來得太金貴了啊!我吃不下。”陳啟淵堅決不肯吃,啃了幾口隨身帶的乾糧填飽肚子。

  經走訪,陳啟淵了解到,劉尚國患有多年的腰椎疾病,平時只靠去痛片緩解疼痛。“對當地人來説,治病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們往往難以承擔高昂的手術費用,只能死扛。”陳啟淵深嘆一口氣説,當時心裏很不是滋味。

  北坡村有8個社,且相隔甚遠,為了方便在崎嶇、泥濘的山路順利行走,節省路上時間,龐啟淵買四雙膠鞋,一雙解放膠鞋、一雙作訓膠鞋、一雙加棉作訓膠鞋,為了解決下雨天走路問題,他還買了雙水靴。這四雙鞋陪伴他度過春夏秋冬,歷經寒風斜雨,走遍北坡村的每個角落。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村民們逐漸信任他、親近他,他也因此被親切地稱為“膠鞋書記”。

  補貼修路齊上陣,窮山村正華麗轉身

  因為當地交通不便,經濟發展緩慢,為了更好地謀生,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到廣東、河南靈寶、陜西潼關等地的礦井、工地等做些體力活。

  龐啟淵(左一)走訪村民。本人供圖

  “太多青壯年外出打工,導致北坡村成了空心村,這不是脫貧致富的長久之計。”龐啟淵的語氣裏有一絲無奈,他頓了頓説:“不過,為了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營生,我們已經啟動了各種補貼政策。”

  筍竹栽植補貼,貧困戶産業發展專項補貼,婚房建造補貼,搬遷補貼,生豬、山羊、山地雞、黃牛、土洋參等産業獎勵等等,這些補貼政策極大地提高了北坡村村民主動脫貧的積極性,2016年,絕大部分村民擴大了種養殖規模。

  “除了筍竹和毛豬,我光土雞就已經喂了100多只,還有幾窩小雞就要出殼了,防疫也已經做好了。”貧困戶譚發禮就是重多受益者之一。

  除了發展農副産業,修建公路,也成為北坡村的重點建設項目之一。

  龐啟淵剛到北坡村時,只有1社和3社之間通有公路,而由5、6、7、8社組成的老柏樹地區,交通尤其不便,最遠的住戶距離公路有8公里多。

  “近一半的路是在懸崖上開鑿而成,並且有大量半隧道和一個山洪衝擊點,至今已有7人墜崖死亡。”崎嶇的山崖路嚴重影響到村民的生命安全。

  同時,不能通車,農林産品的運出和生産生活物資的運入只能靠騾子,但是每200斤60元的運輸費對很多村民來説還是承擔不起,而且,交通不便還給村民帶來基礎教育和醫療衛生的困擾。

  “路通了,思想也就通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在龐啟淵的不斷爭取下,村子已經申請到公路建設資金,目前公路正在有條不紊地建設當中,預計2017年底完成。

  一年多來,龐啟淵為了老百姓的事盡心盡力,跑前跑後,老百姓也不把他當外人,遇到難處就主動向他尋求幫助,逢年過節也都惦記著他。

  對北坡村的事,龐啟淵如數家珍,可是,對於自己家裏的事,他的心中卻抱有一絲是遺憾和慚愧。

  2016上半年,龐啟淵家裏裝修房子,三個月間,他只看了兩次,買材料、找水電工、室內規劃……都是妻子一人在操勞。

  “今天聽媽媽説你成績不好,爸爸心裏很難過。”2017年1月6日,龐啟淵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寫道。原來,正在上三年級的兒子成績下滑得很厲害,“你不是説,結婚後孩子的教育問題你包了麼?”妻子傷心地抱怨道。

  龐啟淵以前是一名教師,可是現在自己孩子的學習卻出了問題,對此,他承認自己確實對孩子的關心越來越少,可是身上寄託著一個村子幾百口人的信任與幸福,他不得不暫時減少對家庭的照顧。

  “為政者,當以清明廉潔為志;為業者,皆以奮進圖強為本。”在這篇《城口紅軍賦》中,龐啟淵寫下了心中的堅守與擔當。(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