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央農辦解讀一號文件: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改革謀篇佈局

2017年02月07日 11:36:43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2月7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農曆新年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昨天(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表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改革”兩大板塊謀篇佈局。圍繞返鄉下鄉創業和新産業新業態發展,一號文件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務等方面作出突破。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唐仁健介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改革,提出33條政策措施。農業結構調整包括調優産品結構、調好生産方式、調順産業體系,此外,要強化科技支撐和基礎支撐,補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在改革方面,其核心是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實現三大激活。

  唐仁健指出,一是激活市場。文件提出深化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完善農業補貼制度等重要舉措;二是激活要素。文件提出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深化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等重大政策舉措;三是激活主體。文件提出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和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回鄉下鄉創業創新等政策措施。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壯大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産業鏈和價值鏈,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現代農業和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鼓勵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把現代的科技生産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

  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表示,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務和人員培訓等方面,相關扶持政策都進一步趨於明確。一號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設用地的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於支援農村新産業新業態的發展,這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再比如,文件提出,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援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産業和農村三産融合的發展。文件明確規定,這些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節約出來的建設用地,嚴禁違規違法開發房地産或建私人會所。

  2016年是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第一年。中央農辦表示,目前國內玉米價格已經低於國外進口到岸完稅價,國産玉米具備了國際競爭力,改革積極效應正在顯現。

  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表示,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近三年來,我國先後取消了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在新疆實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在東北四省區實行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去年又在東北四省區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開展玉米臨時收儲制度改革試點。韓俊説,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一年來,地區間、品種間有了價差,實現了優質優價,激活了市場,國産玉米競爭力得到提升。

  韓俊介紹説:“到2015年5月、6月,國內外玉米每噸差價高達1000元,差價這麼大。到2017年1月,國內玉米價格已經低於國外進口到岸完稅價每噸50元,進口玉米價格優勢不再顯現。這樣一來,玉米及其替代品的進口明顯減少,去年同比大約減少30-40%左右。”

  按照一號文件要求,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的改革將繼續推進。在改革方向上,要堅持市場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並重;在實施節奏上,要堅持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

  韓俊透露,下一步,還要堅持並進一步完善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政策,方向是最低收購價水準要合理確定,要能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要增加價格調節彈性,使不同糧食品種之間形成合理的比價關係。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