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 星期五 農曆十二月十一

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搬新家過新年,易地扶貧搬遷戶迎來美好生活

2017年02月04日 13:22:29  來源:多彩貴州網
字號:    

  多彩貴州網綜合報道 雞年春節已經遠去,但在貴州各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搬遷戶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裏,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他們搬進了新家,有了新工作,還在新家歡度了雞年春節。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貴州對45.8萬農村人口實施搬遷,極大改變了生産生活條件。而2017年貴州將確保搬遷75萬人、整體搬遷自然村寨3500個。未來,會有更多的人在新家過新年,這些都將成為他們滿滿的獲得感。

  第一次在新家過年,這個年會一直記得

貞豐縣者相鎮茶林社區搬遷戶打糍粑迎新年

  在貞豐縣者相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1500余名搬遷群眾興高采烈地喜迎新春佳節。

  “今天非常開心,政府給我們送春聯送祝福,還免費給大家照全家福!”69歲的毛德桂老人和家人笑呵呵地在新家前合了一張影。他説要把這張照片好好珍藏。

  59歲的何順倫去年從條件艱苦的者相鎮坡爛雲村搬遷上來。“這是第一次在新家過年,這個年會一直記得。”何順倫91歲的母親也住進了新房,享受著黨和政府帶來的實惠和溫暖,一家人覺得非常幸福。

  有了新房子, 兒子可以專心找錢娶媳婦了

搬遷戶到大蘿蔔村易地扶貧搬遷中心安置點領鑰匙

  金沙縣安洛鄉大蘿蔔村易地扶貧搬遷中心安置點工程于2016年3月動工,當年12月底全部完工。大蘿蔔村安置點共有房屋12棟58套。

  “我家原來居住在大蘿蔔村姚家灣村民組,我和兒子兩個人居住,那裏吃水困難,交通也不好,居住條件比較差。現在得到黨和政府關心,我們分到了新房子,不再為修房子發愁了。現在兒子在煤礦上務工,每個月收入有2千多。有了新房子就可以專心找錢娶媳婦了。”63歲的姚興國高興地説。

  搬新家娶新娘,過幸福日子

唐開勇搬進新家,娶了新娘

  1月18日上午10時許,黔西縣綠化鄉馬坎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來自四方井村的唐開勇搬進新家,娶了新娘。

  唐開勇家住綠化鄉四方井村,那裏山高坡陡、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一家7口人只有3畝地,年年種出的糧食都不夠吃。1996年,唐開勇9歲時,父親唐光志便帶著一家人外出務工。

  “由於不識幾個字,外出務工都是賣苦力,掙錢只夠勉強維持生活。”唐光志説,由於掙不到錢,唐開勇讀小學三年級就輟學了,這些年也沒掙到錢。

  2014年,唐開勇和妻子通過qq聊天認識,知道他家一無所有仍不離不棄,確定戀愛關係後,妻子就一個要求:“有了房子,我就和你結婚,我等你。”這讓唐開勇有些為難,離家20年,家裏的土墻房早已被風雨淋垮了,2015年回家都是借住在舅舅家。“不過作為一個男人,就應該給妻子一個像樣的家。”此後,唐開勇拼命工作攢錢。

  2016年5月,四方井村駐村幹部走訪了解到唐開勇家情況後,便打電話給唐開勇的父親,讓他回家申請易地扶貧搬遷房子,他們一家符合條件,申請很順利,看著房子一天天修好,唐開勇決定在1月18日搬新家,娶新娘。新娘葉英説,如果不是這麼好的政策,唐開勇起碼還要奮鬥兩年才能掙到建房子的錢,才能準備結婚。

  關嶺移民安置戶 歡歡喜喜迎新年

羅環宇一家在新居

  關嶺縣易地扶貧搬遷頂雲新區下良寨安置點,一棟棟新樓排列而建,道路寬闊,有的人家陽臺上還晾著臘肉香腸。

  “我父母都過世了,今年過年我們不回老家,就在新家過,啥也不用急著做到時候都買現成的。”搬遷戶羅環宇説。

  羅環宇今年43歲,是從永寧鎮搬遷到下良寨的生態移民搬遷戶,曾經搞過養殖,打過零工,如今搬到新的生活環境,一切都是新的開始。在頂雲街道辦事處的安排下,他現在參與安置點物管工作,下一步他打算與愛人在安置點租個鋪面搞飲食。

  搬了新家 ,還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黃平縣平溪鎮河濱道移民新區,一排排白墻灰瓦、錯落有致的小洋樓整齊排列,一條條寬闊整潔的水泥路四通八達,隨處都能聽見小孩們的嬉戲聲、鄰里的歡笑聲。

  “淘寶店主”余廷宏,正在列印訂單,包裝整理貨物,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興奮地説:“政府不僅幫助我們從大山溝裏搬到街道邊,還為搬遷農戶脫貧致富找到了新路子!”“搭上了‘網路快車’,在家就能把本地土特産展示給全國各地的客戶,每月訂單都在10萬元以上,一個月凈收入不下萬餘元。”

  有新房住還有新工作,過年雞鴨魚肉樣樣有

開工石社區搬遷戶在新居喜迎新年

  “以前也就買點豬肉吃,冷冷清清就過年了。”凱里市開工石社區現年52歲的張富遠説,今年不一樣了,有新房住還有新工作,過年雞鴨魚肉樣樣都有。

  正月初六,張富遠穿著新衣裳,一大早就到樓下小區的廣場上佔座位,因為當天為慶祝2138戶喜遷到該社區的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戶,社區民眾自發組織了一場充滿民族風的文藝活動。

  “我們是用苗族特有的方式,歌唱當下甜蜜新生活。”張富遠告訴記者,因為家裏僅有4分地又沒有房子,母親去世多年,父親跟著弟弟生活,生活條件曾十分艱苦。

  來自凱里市三棵樹鎮平樂村的文玉芬也是易地扶貧搬遷戶之一。“其他人都期盼過年,而我卻害怕過年。”文玉芬説,曾經拮據的生活讓她不敢多買一條魚,多買一斤肉。

  2016年8月,文玉芬一家搬進了開工石社區,丈夫在爐碧工業園區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則參加了當地專門為搬遷戶免費組織開設的高級母嬰護理師培訓班,一個多月培訓結束後,她順利通過考核,獲得了資格證書,現在從事護理工作,每個月收入4000元。

  長順易地扶貧搬遷戶迎接新家首個新年

王文華在新家過年

  長順縣白雲山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裏張燈結綵,充滿了喜慶氛圍。移民小區裏挂滿了紅燈籠、貼上了寓意幸福的對聯,160戶新移民在新家過了第一個新年。

  60歲的王文華,家有6口人。2016年12月28日,他們一家住進了移民小區,過上了“鎮裏人”的生活。新家120平方米,一廚一廳一衛還有四間房、寬敞的大陽臺。家裏新購置了沙發、液晶電視等,還用上了電暖爐。

  新春佳節,王文華置辦好年貨,打算在老家、新家都過一個幸福年。他説:“老家要殺頭年豬,多做些臘肉。新家乾淨、方便,不養豬了,以後買肉吃。”

  來自長順鼠場村的越水雲是受益者之一。患有先天性殘疾的他,一家9口人全靠妻子莫貴平一人務農支撐。如今,他們不但住進了新家,還拿到了政府為其發放的過年物資。越水雲在安置點還謀得了一份較為輕鬆的環衛工作,每月有2000元的工資,家庭經濟得到了明顯改善。

  易地扶貧搬遷好 ,夫妻雙雙把家還

吳軍在新家

  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剛搬進玉屏自治縣飛鳳移民新區的吳軍家裏暖意融融。一家人圍在火爐邊,一邊看電視,拉家常,一邊盤算著來年的計劃。

  幾年前,吳軍還是一個大齡“四無”剩男。2012年,父親突然罹患白血病。為給父親治病,吳軍四處借錢,負債纍纍。而就在同一年,母親哮喘加重,弟弟太小,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吳軍身上。回家照顧父母之前,吳軍在上海打工,在那結識了本縣朱家場鎮魚塘村的姑娘姚茂霜,兩人確立了戀愛關係。2013年,父親離開人世。

  “結婚後,原本是想外出打工的,在外面闖蕩工資高一些。”姚茂霜説,“他弟弟還小,我倆要出去打工,母親沒有人照顧。”了解情況後,駐村幹部楊燕妮積極給這對新婚夫妻宣講“雁歸工程”、“錦繡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招聘”等惠民政策,多次到府做動員工作。最終,夫妻二人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頭。

  夫婦二人在縣城順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吳軍在縣城當泥水工,收入可觀,姚茂霜給一家單位做清潔工,有穩定收入。後來,由於兩個小孩的降生,妻子便辭職在家,照顧一家老小。吳軍説,“新的一年,我想一邊工作一邊考駕照,打算當一名計程車司機。多掙點錢,讓一家人過上幸福安穩的日子。”

  喬遷新居 他們用傳統舞蹈歡度新年

喬遷新居的居民們用傳統舞蹈形式歡度新年

  2月1日,水城縣野玉海千戶彝寨易地扶貧搬遷點,喬遷新居的居民們用傳統舞蹈形式歡度新年。據悉,該易地扶貧搬遷點總投資2.63億元,建設面積13.5萬平方米,計劃安置1006戶4123人,目前一期300戶已建成,安置貧困戶102戶431人。 (本文綜合自中新網、多彩貴州網、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畢節日報、黔東南新聞網、安順新聞網等相關稿件。)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