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回應原生地以外建大熊貓基地:應尊重科學

2017年01月26日 06:27:27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原標題:大熊貓頂級研究專家首次發聲:大熊貓保護應尊重科學和自然規律

上海野生動物園日前宣佈,大熊貓“幗幗”、“花生”于去年底因病死亡。上圖是大熊貓“幗幗”和幼仔“花生”在小憩(2016年9月9日攝);右圖是大熊貓寶寶“花生”在室外活動場玩耍(2016年11月4日攝) 新華社發

  上海野生動物園日前宣佈,大熊貓“幗幗”、“花生”于去年底因病死亡。上圖是大熊貓“幗幗”和幼仔“花生”在小憩(2016年9月9日攝);右圖是大熊貓寶寶“花生”在室外活動場玩耍(2016年11月4日攝) 新華社發

  春節將至,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稱熊貓基地)也在一片綠色中挂上紅燈籠,處處春意。作為成都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熊貓基地的節日安全問題至關重要。昨日,市政府主要領導調研熊貓基地,檢查節日安全生産工作,也對基地保護繁育大熊貓新進展非常關注。

  如何科學保護大熊貓,也是近來的一個熱點話題。1月20日,上海野生動物園向外公佈消息,大熊貓“幗幗”、“花生”于去年12月底因病死亡。資訊公佈雖已歷經多日,但爭論仍未平息,問號依舊存在,在大熊貓原生地外建基地是否合適的討論,也仍舊激烈。

  大熊貓是否適宜大規模外遷?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對其進行保護和繁育?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就此採訪了被稱作“大熊貓研究泰斗”的胡錦矗和數位知名專家。“巧合”的是,幾位專家都表達了一個同樣的觀點:大熊貓借展是有益的,但是大規模的外遷,在東部建立基地是應該務必審慎的,保護繁育大熊貓應“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

  物種存續證明

  四川環境是最適合大熊貓生存的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建立近30年來,從6隻野外救助的病、餓大熊貓開始,在不從野外捕獲的條件下,截至2016年共繁育大熊貓158胎,243仔,現存欄176仔,成功建立了全球最大圈養大熊貓種群。

  儘管大熊貓的繁育和保護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在大熊貓保護專家們看來,在原生地以外建立大熊貓種群應該非常審慎。

  一位研究大熊貓多年的業內專家介紹:“大熊貓被稱作‘活化石’,歷史上曾廣泛分佈于多個地區,北京都出土過大熊貓的頭骨化石,可為何現在野外種群僅生活在川陜甘的部分區域了呢?物競天擇,環境使然。”這位專家稱,大熊貓在進化生存的過程中經歷過多次滅絕風險,在川陜甘部分山系找到避難所,使物種存續至今,這非常科學地説明:四川等地的環境是最適合大熊貓生存的。

  “雖然大熊貓借展已經相當普遍,也有大熊貓在其他省市、其他國家生活、繁育,但這並不能説明其他地方適宜建大熊貓基地。每個物種都有其最適生存環境,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大熊貓離開了它的原生環境是可以存活、繁育,但絕不能説大熊貓在那裏活得很好,適宜在那裏生活繁育。”這位專家舉例説,北京動物園是我國最早研究繁育大熊貓的單位,起初擁有的大熊貓數量也遠超過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和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但現狀呢?是在川的兩家單位繁育熊貓數量遠超過北京動物園。“這説明什麼?北京動物園在繁育研究工作上不可謂不用心,我認為氣候、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做事用心認真很重要,但順勢而為尤為重要。”

  在中國大熊貓研究領域,胡錦矗教授是當之無愧的泰斗,國際公認的大熊貓生態生物學研究的奠基人、“中國大熊貓研究的第一把交椅”。他也對記者表示,四川建的基地都是完全模擬自然生態環境的,“這對保護繁育大熊貓來説非常重要,這也是堅持尊重科學和自然規律的必然結果”。

  沒有專業支撐

  在原生地外建基地風險可想而知

  “我可以負責任地説,論大熊貓繁育研究技術,四川不僅是中國最好的,也是世界最好的。”上述大熊貓研究專家稱,因為是野生大熊貓種群所在地,基於30多年的圈養大熊貓繁育經驗,四川在大熊貓保護繁育技術領域擁有無可爭議的領先優勢。

  胡錦矗對此也持同樣觀點,他闡釋道:其他地方,無論其科技實力與四川相比如何,在研究野生大熊貓、繁育圈養大熊貓方面,人才和技術力量遠不如四川雄厚。作為大熊貓的家鄉,四川這些年來匯集了和大熊貓相關的各個領域的專家,同時不勝枚舉的實地實踐機會也讓專家的經驗豐富不少。專業人才的力量是四川建立大熊貓基地毋庸置疑的優勢。

  “長期以來,大熊貓繁育有三難,發情難、配種受孕難、育幼成活難。多年來四川的大熊貓研究力量在這‘三難’問題上不斷攻堅,近年來在圈養大熊貓繁育的數量和品質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直到2014年,我們國家的林業部門終於公開宣佈攻克了這3個難題,這裡面凝結了很多四川大熊貓研究者的心血和智慧。”該大熊貓研究專家稱。

  胡錦矗介紹,現在很多外地的圈養大熊貓都會到四川來進行繁育,全世界各地圈養的大熊貓遇到技術問題,都會聯絡四川的大熊貓研究機構尋求技術支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與全球多家動物園建立了聯絡機制,為大熊貓在海外的生活、繁育提供人力、智力保障。

  “沒有專業人才、專業技術、專業管理作支撐,在原生地以外建立大熊貓基地,其風險是可想而知的。”一位專家表示了他的憂慮,“這應該尊重科學”。

  來源:成都商報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