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簡政放權見成效 建築類企業去年少繳1700億保證金

2017年01月24日 14:48:18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今日表示,去年年中推出的一項簡政措施為建築工程類企業少繳上千億元保證金,保證金種類大幅減少。

  住建部在今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自2016年6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以來到去年底,建築業企業減少繳納的保證金現金金額達到了近1700億元。

  其中,各地建築業企業使用銀行保函替代現金形式的保證金近1200億元,各地累計退還建築業企業各類保證金496.5億元。

  《通知》的內容涵蓋了多項簡政放權措施,其中包括:除投標、履約、工程品質、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實行差異化的繳納方式;建築業企業可以銀行保函方式繳納;對取消的保證金,于2016年底前退還相關企業;完善保證金管理制度,嚴禁新設保證金項目,健全誠信體系等。

  住建部建築市場監管司司長吳慧娟介紹,據住建部此前的摸查了解,全國各地上報的建築業保證金種類多達200余項,比如某一個省份設立的保證金項目就多達21項。名目繁多的保證金項目給建築業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北京城建集團總經理助理、高級經濟師魏中華表示,去年該集團已經收到了7.2億元的保證金返還。集團在去年繳納的60億元保證金中,有14億元是銀行保函。

  據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建築業企業以保證金形式被佔用的資金佔到企業年營業收入的10%甚至更高,且大多數是以現金形式繳納的。收取保證金一方逾期不歸還、以種種理由拖延歸還、拖延後不支付任何資金佔用成本的情況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在建築市場資金面緊張、建築業企業被拖欠工程款數量大、又有大量保證金被佔壓的情況下,建築業企業往往面臨艱難局面。

  吳慧娟表示,經過近半年的清理規範工作,切實減輕了建築業企業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對促進建築業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她表示,住建部在清理整頓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方面下了大力,各地做不好就通報,並且舉報一起查處一起。

  吳慧娟表示,建築業企業應該加大對該項政策的認識,充分利用銀行保函來替代現金繳納保證金的方式,提高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據住建部統計,在去年出臺該項政策後,建築業企業使用銀行保函替代現金保證金的比率並不高,全國的平均水準只有22.5%左右。

  “如果充分使用銀行保函來替代現金的話,”吳慧娟説,“至少有萬億規模的資金能夠盤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