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習主席瑞士行,“中國擔當”惠及世界

2017年01月20日 16:41:55  來源:南方網
字號:    

  1月19日,在結束對瑞士聯邦進行國事訪問、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並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後,國家主席習近平回到北京。行程結束之際,外交部長王毅介紹説:面對世界經濟低迷不振,逆全球化暗流涌動,國際形勢動蕩多變,習近平主席登上達沃斯和日內瓦講壇,緊扣時代命題,講述中國故事,提出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智慧;亂雲飛渡仍從容,世人再次目睹了一個穩健開放自信的中國。

  在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發展需要“中國力量”,穩健的中國經濟也自始至終都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源。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2016年三四季度以來有著恢復增長的強勁勢頭,各種宏觀經濟指標表現非常好,GDP連續三個季度實現6.7%的增長,支撐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比較堅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一份最新報告也顯示,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3.1%,中國經濟增長有望達到6.7%,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了1.2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預測報告更稱,2017年全球經濟實際增速將為2.7%,高於2016年的2.3%,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將迎來復蘇,有望拉動全球經濟增長。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8萬億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中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7500億美元,出境旅遊將達到7億人次。可見所謂的“中國經濟崩潰論”根本站不住腳,相反中國反而為世界經濟貢獻了大量增長,提供的公共産品惠及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

  “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2016年以來,從G20杭州峰會到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份額改革到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主張和中國貢獻,正為世界凝聚著新的力量,推動著包容發展步伐不斷向前。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就表示,目前世界經濟復蘇曲折,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領頭雁,中國的發展會為世界經濟復蘇創造更多機遇。

  “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回避不了的。”面對全球經濟治理滯後等現實問題,負責任的中國也一直都在努力尋求解決之策。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開創了互利共贏、非零和博弈新模式,截止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響應支援,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中國主導建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新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更是成為了完善經濟治理、拉動世界經濟的新平臺。

  再往前看,經過三十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從積貧積弱發展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佔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甚至一度被聯合國稱為奇跡。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2016年中國成功舉辦G20杭州峰會,就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作出了積極貢獻。此次習近平主席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並訪問在瑞士的國際組織,也再次展示出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應勢而為、勇於擔當的責任。共築命運共同體,我們期待各方能夠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攜手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以共同發展讓更多人民共用世界美好未來。(南方網楊飛)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