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命運共同體,還可以這樣説

2017年01月18日 15:39:30  來源:1號線上
字號:    

  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正式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一概念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成了耳邊的“熱詞”。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將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描繪藍圖。

  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命運共同體”一詞,植根于傳承千百年的中華文化,也是在各個外交場合習近平主席不斷提及的重要理念。201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70週年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全面闡述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要內涵:

  ——我們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

  ——我們要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

  ——我們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

  ——我們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

  ——我們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五位一體”的清晰脈絡,形成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佈局和總路徑。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打造命運共同體,是對“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華文化的接續傳承,是一種哲學,也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1號線上特別選編了關於命運共同體,屬於我們中國的獨特表達。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注:出自明、清兩代文人編寫、增補的《古今賢文》,原文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各國要互通有無,優勢互補,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自身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發表題為《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的主旨演講 2013年4月7日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各國經濟,相通則共進,相閉則各退。我們必須順應時代潮流,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發言 2013年9月5日

  和而不同注: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裏,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關於“和”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 2014年3月27日

  中國堅持和而不同的思想,尊重和保護文明多樣性,積極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中國將繼續向世界學習、向各國人民學習,學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推動中國和世界發展得更好。

  ——習近平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 2014年7月4日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注:出自西漢戴聖《禮記禮運篇》,原文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 2015年9月28日 世界格局正處在一個加快演變的歷史性進程之中,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崛起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順勢而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6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的演講

  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注:出自《墨子,兼愛中》,原文為“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中國自古就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深刻總結了“國雖大,好戰必亡”的箴言。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天下大同等理念在中國世代相傳。

  ——習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的演講 2014年9月18日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