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看不見的春運人——走近春運背後默默奉獻的崗位

2017年01月13日 14:00:13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網南京1月12日新媒體專電 題:看不見的春運人——走近春運背後默默奉獻的崗位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朱國亮 陸華東 張展鵬

  2017年春運13日正式拉開帷幕。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怕吃苦、不怕臟臭、不怕孤獨,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為春運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爭分奪秒的“送水龍王”

  他叫萬東洲,今年59歲,是南京火車站客運車間上水組的一名普通上水工人。從1986年進入上水組至今,他平均兩個月就要磨壞一雙解放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最能跑的“送水龍王”。

  “K1557到站,準備上水。”14:23分,一段要求為火車加水的“命令”從對講機中傳來。聽到命令後,老萬立即拿起手套招呼著其他三名工友向K1557“跑”去。

  雖然上水班組離列車停靠的地方只有500米,但是老萬他們還是走得很快。“K1557僅停靠13分鐘,除去走路、拉水管、擰水箱、開閘耗費的時間,真正留給我們加水的時間並不多,必須爭分奪秒。”萬東洲説。

  從第一節車廂開始,老萬一路走一路把皮管子插進列車的注水口,熟練地開閘、衝管,等水加滿後,再折回來拔掉皮管子,不到10分鐘,老萬就已經將4節車廂的水全部加滿。

  春運期間,老萬和他的同事們,每人每天最多要給50趟列車、近200節車廂加水,來回跑動40多公里。最忙的時候,火車一輛接著一輛來,老萬他們連停下來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冬天夜班的時候軌道上‘穿堂風’很大,加水時耳朵就像刀割一樣疼。”老萬説,他們上水組40%的人耳朵都生過凍瘡,如若碰上雨雪天氣,路面結冰,晚上作業“摔跤”也是經常的事。

  今年春運是老萬退休前最後一個春運,他也將在這個春運裏繼續為千千萬萬的旅客用水而“奔跑”。

  不怕臟臭的垃圾搬運工

  14:50,“滴滴滴”,一陣電動車喇叭聲從南京站加水組對面的一間小平房裏傳來。啟動電動車的是南京火車站設備車間衛生班的引導員李明德,他正在用“喇叭暗語”通知他的“老搭檔”吳來林一起去收垃圾。

  聽到喇叭聲,吳來林一路小跑,迅速坐上李明德的電動車開始去收垃圾。橫穿小院門前的一段軌道之後,電動車緩緩駛上了列車停靠的1號站臺,吳來林則不停下車,把一個個剛從列車上投放下來的垃圾袋放進電動車廂裏,有時候垃圾袋比較多,李明德這個司機也會下來幫助老吳一起搬運垃圾。

  由於站臺上人很多,在收垃圾的過程中,電瓶車必須緩慢行駛,前方有人時還得停下來,等旅客通過以後才能繼續行進。就這樣,兩個人先後下車30次,用了近40分鐘的時間才把3趟列車的垃圾收拾完。

  電動車“滿載而歸”地回到垃圾轉机站後,吳來林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還要把垃圾袋從車上一個一個再卸下來。這個過程中,除了要忍受刺鼻的惡臭外,從那些沒紮緊或者被戳破的垃圾袋裏流出的垃圾水時不時還會“澆”到身上。

  春運期間,過往南京站的列車平均每天要留下24噸垃圾。最高峰時,像老吳這樣的保潔員每天要跟隨電瓶車來回跑30多趟,裝、卸400多個垃圾袋。“我們臟一點、累一點沒關係,只要旅客們回家的車廂乾淨就行。”老吳説。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