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直擊東北經濟】瀋陽社區智慧屋:“智慧”慢點兒來也挺好

2017年01月13日 13:56: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直擊東北經濟】瀋陽社區智慧屋:“智慧”慢點兒來也挺好:1月10日,由中央網信辦組織的“直擊東北經濟——遼寧行”新聞媒體採訪活動在瀋陽舉行。但考慮到“智慧屋”的受眾——都是上了年紀的爸爸媽媽們,卻可以從中品出一些道理。智慧屋作為線下的實體屋,目前清泉社區微信公眾平臺粉絲數3568人,論壇發帖17517條,易物資訊4037條。

  來源:果殼網

  1月10日,由中央網信辦組織的“直擊東北經濟——遼寧行”新聞媒體採訪活動在瀋陽舉行。10日上午,記者走訪了瀋陽市清泉社區“智慧屋”,體驗了一把滿是科技應用的便民智慧屋。

  “智慧屋”在“瀋陽新社區”線上平臺的基礎上,引進多媒體智慧終端設備,擺放于社區內,為百姓提供政務服務、資訊播報、智慧金融、多媒體服務、社區物流、社區創客、智慧醫療等智慧服務。在智慧屋,可以一鍵操作,解決生活所需。

  通過記者的見聞,可以實事求是的説,“真正方便了百姓”——這還真不是一句空話。

  線下的線上體驗 似乎很雞肋?

  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事兒。線下轉為線上,解決了空間跨越的問題,這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個基本發展趨勢;而“智慧屋”這種需要居民從家裏跑到社區活動室裏、再進行線上查詢的“半吊子”方法,竟成了一種極受歡迎的方式?

  但考慮到“智慧屋”的受眾——都是上了年紀的爸爸媽媽們,卻可以從中品出一些道理。

  還記不記得我們經常吐槽爸媽怎麼也學不會用手機?從網上看中了衣服一定要等到你回來再付錢?寧可固執地等七點半新聞聯播後的天氣預報,也學不會從手機上看天氣?

  科技飛速發展,對於年輕人來説是一扇扇新世界的大門,而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説,商場不見了,書店不見了,交水電費不去銀行了,連居委會的通知都沒有門上的貼條了,一切都變成了“一個螢幕的另一端”——科技改變生活,改變的是他們熟悉的整個世界。

  走訪當日,社區年會,正在包餃子

  或許正是因此,他們不是學不會,而是不願意學、不敢學。這種改變對於有年紀的人而言,太快了。

  科技飛速發展 但讓我的世界變得慢點兒

  從這個角度看,遼寧瀋陽清泉社區的“智慧屋”確實是經過思考、擔得起這個名號的。

  據該社區領導介紹,社區裏的老人很多都是“學不會那些新鮮玩意兒”,但到了這個實體智慧屋來,這裡有專門的人員幫助講解;而且,街坊鄰居也相互交流學習,其實更多了一層像以前“有什麼事兒找大夥兒商量商量”的感覺,讓這種對科技的學習,融入到他們熟悉的生活氛圍和關係中,便漸漸地都有了很多長進。按照社區領導的説法,社區裏的老人陸續已經有很多跟自己的孩子要求買個智慧手機了。

  不僅如此,其實這種智慧屋連帶著解決了教學技術問題

  前面説到年輕人教不會爸爸媽媽用手機,其實年輕人早出晚歸,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教,爸爸媽媽可是不會“秒懂”的。社區智慧屋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讓老人們有充足的時間慢慢學、慢慢試、慢慢懂。

  還有,你父母有沒有跟你抱怨過手機和ipad上的字太小?就算調到最大號,看起來還是費勁。而在這種社區智慧屋,把平板電腦上的內容顯示在大螢幕上,可以讓老人輕鬆地閱讀。這從技術上説平平無奇,但從心思上説可謂設身處地。

  大螢幕極大方便了上年紀人的閱讀

  在遼寧整體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百姓的生活其實並未受到影響,而社區老人的生活也在這種巧思下過的頗有樂趣,而且還主動對新科技産生了認知。

  智慧屋作為線下的實體屋,目前清泉社區微信公眾平臺粉絲數3568人,論壇發帖17517條,易物資訊4037條。活躍度活躍度一直保持較好。

  編輯:楊維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