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治理霧霾天沒有局外人

2017年01月11日 09:39:17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裴珊珊

  11月22日,濟南、煙臺發佈今冬首個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啟動三級應急響應,山東省其他市區也接連數日遭遇重度污染天氣。霧霾天氣是群眾的心肺之患,是環保工作的當務之急,應急機制只是治標,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建立長效機制,提升治理水準,實現大氣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才是治本之策。

  霧霾成因複雜,是快速工業化、城鎮化所累積的環境問題疊加。治霾不只是個環保問題,還涉及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産業升級等諸多深層次問題,必須全方位綜合治理,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一是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從路面保潔、治理揚塵、油煙排放、工業排污、機動車污染、産業升級等多方面入手,推行加嚴的地方排放標準,政府搞好組織協調,牽頭部門真抓實幹,其他部門通力配合,形成合力,高效治理。抓住燃煤、化工、汽車尾氣和揚塵等重點污染源,削減排放量,拆除分散燃煤鍋爐,有效治理煤炭散燒問題。推進機動車市區限行措施,降低小汽車使用強度,節能減排,實現常態化限行,持久改善空氣品質。

  二是建章立制,加強考核。健全長效工作機制,將任務逐級分解落實到位,及時根據空氣品質變化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通過政府主導、各部門協作配合的工作機制儘快加以解決,實現大氣污染治理精細化、常態化。建立空氣品質月度排名考核制度,調動單位積極性和工作力量,按時督察考核,向社會公佈考核結果。

  三是升級改造,節能推廣。發揮技術優勢,淘汰落後産能,對污染防治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擴大黃標車禁行範圍,推動汽車環保升級,最大限度發揮環境效益。開展清潔能源推廣行動,推行“以電代燃”,持續開展電能、天然氣替代工作,以電代煤、代油、代柴,天然氣代油、代柴,不斷提高電能、天然氣在終端消費的比重。加快擺脫以煤為主的發電模式,努力提升海洋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

  四是加強宣傳,全民參與。城市環境人人享有,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積極倡導綠色出行,購買更環保的消費品,養成綠色消費習慣等,引導市民普遍樹立環保意識,鼓勵市民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發動群眾檢舉排放超標的車輛、企業等,並對舉報者給予保護和獎勵。舉全市之力,群防群治,形成社會各界和群眾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實現環境空氣品質的明顯改善。(來源:齊魯晚報)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