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趙忠賢在國際超導界享有盛譽。1997年擔任第5屆國際超導大會主席。2011年擔任第26屆國際低溫物理大會主席。2018年還將擔任第12屆國際超導大會的主席。趙忠賢自己也從未想到,有一天,他會變成國際物理學界代表中國的符號。將近76歲的趙忠賢目前仍在堅持高溫超導研究,這位“超導鬥士”跨域半個世紀的追逐,讓高溫超導紮根中國,躋身國際前列。
少年強 則國強
高中時代,趙忠賢被國家提出的“向科學進軍”的號召深深地影響著。他對科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讓中國成為一個科技強國的渴望。1959年,趙忠賢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技術物理系錄取,1964年大學畢業並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他滿懷著對祖國科學未來的美好憧憬一幹就是五十多年。
物理所是新中國超導研究的發源地,年輕的趙忠賢進入中科院物理所工作時,我國的超導研究才剛起步,尋找高溫超導更是天方夜譚。1973年,經周總理批示,一批年輕學生和學者被派往國外學習, 趙忠賢到英國康橋大學進修,接觸到了世界超導研究最前沿。1975年回國後,趙忠賢提出要“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簡稱“高溫超導體”)。1987 年2月,趙忠賢及合作者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並在國際上首次公佈其元素組成為Ba-Y-Cu-O。國際上很多實驗室驗證了中國的工作,推動了國際高溫超導研究熱潮。
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柏德諾茲指出:“趙教授及其同事們的研究成果是舉世矚目的,感謝他們為世界科技的發展和超導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趙忠賢等人的工作大大提升了中國物理學界的國際地位。1987年,趙忠賢作為五位特邀報告人之一參加了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有這樣的待遇,在當時是極其罕見的。這也標誌著中國物理學家走上了世界高溫超導研究的舞臺。
忠誠超導 不捨晝夜
超導研究難度極高,如果沒有堅韌的內在動力,難免中途放棄,這樣的例子在國際上多得是。用趙忠賢自己的話來説,他的內生動力,就是把個人的志趣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中國的科技實力,花錢是買不來的,白送更別想,只能立足於自己咬牙攻關。不圖名、不求利、知識報國、科教興國,趙忠賢就是懷著這樣的價值觀,一步步把中國推向了科技實力的新高度。
在1987年取得成績之後,雖然獲得許多獎勵和榮譽,但趙忠賢沒有被衝昏頭腦。他一直對所裏的同事講: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做的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榮譽歸於國家,成績屬於集體,我個人只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兢兢業業,一門心思繼續他的高溫超導研究。
2008年日本一小組報道了LaFeAsO有26K的超導電性,趙忠賢結合他的學術思路,認識到其中可能孕育著新的突破。趙忠賢提出了高溫高壓合成結合輕稀土元素替代的方案,帶領團隊很快將鐵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提高到50K以上,創造了55K的紀錄並保持至今,為確認鐵基超導體為第二個高溫超導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據。實現了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第二次突破。在這期間,他以67歲的年紀三次帶領年輕人幾乎通宵工作,完成了初期最關鍵的三篇論文。事後得知,其中一篇比國外同行只早了一天發表。
敬賢愛士 寄望未來
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從未讓趙忠賢感到枯燥。“科研工作者,最幸福的就是每天都在逼近真理。”趙忠賢説。他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理想和生計成為一體,一輩子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業。同樣讓趙忠賢覺得幸運的,還有數十年來他能夠遇見諸多優秀的合作者。
如今,趙忠賢年過七旬,頭髮花白,科研仍然是他的一項樂事。即使在週末,也時常能在實驗室裏看見他的身影。“不過,我已經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奮戰’在一線了。我們的實驗樣品比頭髮絲還細,我年紀大了,手也抖了,這種事我就是拿著放大鏡也做不了了。”趙忠賢感慨,“但是,我能做的有兩件事,一是跟大家一起‘凝練方向’,探討集中力量在哪方面能有突破,第二是‘營造環境’,把年輕人的激情激發起來,把創造性發揮出來,讓他們能有所突破。”
如今,趙忠賢身邊已經凝聚出了一支世界領先的中國高溫超導研究隊伍。對於中國超導研究的未來,趙忠賢充滿信心。“如果有一天,超導又有新的突破,我相信一定有中國人的身影。”(文/劉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