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北京長時間霧霾成因幾何? 區域傳輸加重污染程度

2017年01月06日 11:03: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記者 闞楓)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5日發佈的分析顯示,持續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傳輸、採暖季燃煤和機動車排放污染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北京長時間的“跨年霧霾”。

  近期,京津冀地區再度遭遇長時間重污染過程,從2016年12月29日至今,北京也經歷了長時間的跨年重霾天氣,PM2.5濃度一度處於“爆表”狀態。

  北京市在2016年12月30日零時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並在2017年1月1日和4日兩度延長預警時間。

  對於北京的這次長時間的“跨年霧霾”,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分析,本次重污染過程中,北京及中國北方區域的氣象條件均屬於極端不利,具有低氣壓、強逆溫、偏南風等特徵,不利條件持續時間超長,導致污染積累嚴重,形成區域性重污染。

  此外,近期,中國北方處於採暖期,且12月至1月為採暖燃煤污染排放增加最多的時期,在氣象條件極端不利時導致污染水準加重明顯,北京的監測顯示燃煤污染在此次重污染過程中佔重要貢獻。

  對於污染來源,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還分析,北京市污染排放量大,機動車、居民面源排放導致了本地污染積累嚴重。

  除了本地排放污染,對於這次長時間的污染過程,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分析,區域污染傳輸對北京市空氣品質影響顯著,由於區域以偏南風為主,導致傳輸較為劇烈。監測顯示,2016年12月29日,北京市PM2.5濃度劇烈上升,以及2017年1月2日,北京上空的PM2.5快速回流,均反映區域污染傳輸加重了北京的空氣重污染程度。

  根據最新的預報,1月7日起,北京上空轉為高壓前部控制,擴散條件緩慢改善,空氣品質逐漸轉好,整體仍為中度到重度污染,1月8日,北京市受較強冷空氣影響,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近期,北京連續遭遇長時間的重污染過程,在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重污染過程中,北京還曾啟動最高等級的重污染紅色預警。

  根據中國天氣網的分析,北京近期霧和霾頻發,也因為近期的氣象條件持續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根據監測,2016年12月16日以來(截至2017年1月4日),北京地區氣候特徵為,氣溫偏高、濕度較大、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弱、北風時次少,霧日偏多。其中,北京地區平均氣溫為-2.4℃,比常年同期偏高1.6℃,為1981年以來同期第6高值。該期間,觀象臺出現大霧天氣9天,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多,為1981年以來第2高值。

  從氣象的角度,包括環流形勢有利於霧和霾維持、發展,靜穩條件有利於霧和霾維持、增強,濕度大有利於顆粒物的吸濕增長,北京的特殊地形有利於霧和霾的維持,這些都促成了近期北京上空霧和霾的頻發。(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