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正人先正己 彰顯打鐵自身硬的責任擔當

2017年01月05日 11:05:13  來源:南方網
字號: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將於1月3日到5日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每晚8點首播,新聞頻道每晚9點30分重播。(1月3日新華網)

  紀檢監察機關不是天然的“避風港”、“保險箱”,紀檢監察幹部也不具備天生的免疫力。“各級紀委也要解決好‘燈下黑’的問題,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你們是查人家的,誰查你們呢?這個問題也要探索解決。”習總書記多次給紀檢監察幹部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這是全社會都關注的問題,也是紀委必須回答解決好的課題。

  對此,從昨日開始首播的三集電視專題片《打鐵還需自身硬》作出了有力的回答。筆者注意到,與之前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重在全面講述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行動和成效相比,此次專題片重在從加強紀檢幹部隊伍建設這個角度,講述十八大以來紀委系統是怎麼防止“燈下黑”、“清理門戶”的。

  往細裏説,專題片裏出現的案例多數都是中央紀委機關被查處的幹部,比如中央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中央紀委第九紀檢監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中央紀委法規室原副局級紀律檢查員、監察專員曹立新,等等。言外之意就充分彰顯出紀委眼光向內、刀刃向己,加強自我監督、以擔當詮釋忠誠的態度和決心。

  執紀者自身絕不能置身於紀律紅線之外,監督者自身絕不能成為監督的盲點。作為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紀檢監察人員處在反腐鬥爭一線,承擔著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重要職責,其自身能否過硬,事關監督執紀問責的權威性和公信力,事關反腐倡廉的成效。從一定意義上説,紀檢幹部如果濫用手中的監督執紀權,帶來的危害會比一般幹部更甚。

  12下一頁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