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2016,哪些法律法規溫暖了你的生活?

2016年12月30日 13:52:1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題:2016,哪些法律法規溫暖了你的生活?

  新華社記者

  又到一年歲末時。回首2016年,是民生立法成效顯著的一年。從“全面兩孩”政策呱呱落地,到“史上最嚴”大氣污染防治法出臺;從反家暴法明確“人身安全保護令”,到慈善法正式施行;從民法總則草案明確公民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到規範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來吧,讓我們重溫這份2016年民生法律法規指南,盤點這一年中,有哪些法律法規溫暖了你的生活。

  全面兩孩“落地” 讓你更添幸福感

  “什麼時候要兩孩?”今年年初,這是不少家庭關心的話題。2016年1月1日,修改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施行,“全面兩孩”政策正式落地。修改後的計生法明確,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根據修改後的計生法,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獲得延長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新法還修改了有關節育強制措施的條款,育齡夫妻自主選擇計劃生育避孕節育措施。

  告別“暫住證”迎來“居住證” 讓你更有歸屬感

  《居住證暫行條例》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居住證制度正式實施後,“暫住證”時代將徹底告別。

  條例規定,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保,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的權利。

  縣級以上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為持證人提供六項基本服務,包括:義務教育、基本公共就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服務等。此外,持證人還可以享受在居住地辦理出入境證件、換領或補領居民身份證、進行機動車登記、申領駕駛證、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等便利。

  向家暴“亮劍” 讓受害者不再沉默

  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明確了家庭暴力的性質和法律責任,讓清官難斷的“家務事”有了法律依據。

  家庭暴力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成為該法的一大亮點。反家暴法明確,當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向人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當事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婦女聯合會、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反家暴法實施後,多地相繼發出了“人身安全保護令”。被申請人如果違反保護令,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嚴控大氣污染 讓你的呼吸更安全

  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大氣污染防治法,不僅在法條數量上幾近翻倍,內容上也對現行法條基本作了修改。

  修訂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將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的範圍擴展到全國,明確分配總量指標,對超總量和未完成達標任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並約談主要負責人。

  建立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是本次大氣法大修的主要亮點。有專家指出,這一機制將有利於打破各家“自掃門前雪”的現狀,進而從重視程度、治理力度、管理標準、執法尺度等方面真正“聯”起來。

  把好食品“入口關” 讓你吃得更放心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廣為關注的安全問題,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人們購買習慣也在發生著變化,在網上購買的食品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為了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更安心,10月1日起實施的《網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規定,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履行相關義務,導致發生較大級別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等嚴重後果的,將被責令停業。

  同時,網路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生産經營者食品生産經營許可證、入網食品添加劑生産企業生産許可證等材料進行審查;應當建立入網食品生産經營者檔案,記錄入網食品生産經營者的基本情況、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資訊及食品交易記錄等。

  強化作弊懲處,讓你的考試更公平

  再苦不能苦教育,一年一度的高考牽動著無數百姓的心。繼“作弊入刑”之後,今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對考試作弊的懲處也作了進一步強化,凸顯公平。

  如果你非法獲取考試試題或者答案,攜帶或者使用考試作弊器材、資料,抄襲他人答案,找人替考等作弊行為,將被終止繼續參加考試,考試資格或者考試成績也可能被取消。

  對於情節嚴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責令停止參加相關國家教育考試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此外,對於違規招生情節嚴重的學校,責令停止相關招生資格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直至撤銷招生資格、吊銷辦學許可證。

  設立募捐“門檻” 讓你的捐助更放心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樂善好施的美德。然而,群眾在奉獻愛心的時候卻不時遭遇“詐捐”“騙捐”事件,各種網上募捐真假難辨。隨著我國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慈善活動的不規範問題也逐漸凸顯。

  讓善心得善果。9月1日起施行的慈善法明確,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慈善組織通過網際網路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資訊平臺發佈募捐資訊,並可以同時在其網站發佈募捐資訊。

  根據慈善法,依法登記滿二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開展公開募捐。

  規範網路直播 讓你的網路空間更潔凈

  網路直播這種新的傳播形式,為草根“造星”提供了新的舞臺。2016年被譽為 “中國網路直播元年”,直播平臺達到數百家,用戶人數以億計,市場規模超百億元,直播進入全面爆發階段。

  大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出現各種問題,涉黃等低俗事件給網路直播行業蒙上陰影,亟待規範。11月4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佈《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意味著網路直播要收起“任性”。

  規定指出,提供網際網路直播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同時,不得利用網際網路直播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

  一旦出現上述問題,網際網路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將其納入“黑名單”,禁止重新註冊賬號。

  為社會生活“立規矩” 讓你的權利更有保障

  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人的一生離不開民法的保護。

  2016年6月27日,在民法典中起著統率性、綱領性作用的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請最高立法機關審議,標誌著中國民法典編纂邁出了關鍵一步。

  增加緊急救助免責條款、個人資訊安全條款,完善監護制度,增加“特別法人”規定……草案吸收了近年來民事司法實踐經驗,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三次審議後不斷完善,並將提請2017年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期待為公民社會生活“立規矩”的民法總則能夠早日呈現在世人面前。(記者劉奕湛、白陽、丁小溪、黃安琪)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