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雲南高鐵出發了!多年“闖關”成就了啥?

2016年12月29日 10:52:4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高鐵列車行駛在滬昆線雲南段。新華網 陳俊松 攝

  新華網昆明12月28日電(陳俊松)全國不通高鐵的省區名單再少一個。

  12月28日,滬昆高鐵雲南段、雲貴高鐵昆明至百色段正式開通運營,雲南大踏步邁入“高鐵時代”。 “真的很快很乾淨啊!”第一次坐上高鐵的瑤族女孩孔丹丹不住地感慨。

  “難”:七年闖關

  高鐵列車從昆明站出發駛向貴陽,須臾便進入了第一個隧道。接下來的時間裏,列車大部分時間都穿行在隧道中,偶爾可以看到窗外的青山被雲煙籠罩。

  “這就像是在坐地鐵。”滬昆雲南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曾雲川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

  雲南是個多山的省份,超過九成的土地是山地,其中還遍佈密集的地震帶和喀斯特地貌。“地形複雜,山高谷深,同時地質又很脆弱,要穿越地震斷裂帶。”曾雲川説。

  在此條件下修鐵路有多難?此前的經歷能給出答案。

  百餘年前,中越兩國人民用生命和血汗築成的滇越鐵路,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與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齊名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跡”;上世紀六十年代,30萬成昆鐵路築路大軍架橋梁991座、通隧道426座,道路修通後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

  修建高鐵時遇到的困難比兩個“奇跡”只增不減,難度前所未有。普速鐵路尚可盤山繞行,修高鐵線只能遇水搭橋、逢山開隧道。這就造就了雲南高鐵線路超高的橋隧比。

  數據顯示,滬昆高鐵雲南段橋隧比達70.72%,有隧道39座,共75.9公里。雲桂鐵路雲南段橋隧比高達81%,434公里的線路有隧道306公里,89座隧道中10公里以上的特長隧道11座。

  全長14.8公里的壁板坡隧道是滬昆客專全線最長隧道。地質條件極為複雜,日均涌水量超過7.5萬立方米。因此滬昆高鐵修建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滬昆客專看雲貴段,雲貴段看壁板坡隧道。

  “壁板坡隧道是左右分修的兩個隧道,高鐵的來回分別是從兩個隧道走,同時,為了修這條隧道,我們還修了一個輔助施工的隧道。相當於壁板坡修了三條並行的隧道,總長度就超過了40公里。”曾雲川説,儘管隧道施工是“白加黑”,但仍歷時約1600個日日夜夜,高鐵入滇的大門才被打開。

  在雲南修鐵路,要涉的“險灘”、需啃的“硬骨頭”並不只有一個。跨度達416米的南盤江特大橋也是控制性項目,直接影響整個雲桂鐵路雲南段的建設進程。而如今,中緬泛亞鐵路正試圖打通一個長達30余公里的隧道。

  2009年10月和2010年9月,雲桂鐵路、滬昆高鐵雲南段相繼開工,直到今天,一個“7年”和一個“6年”的不斷攻堅,才有了高鐵的成功“闖關”。

  “在(滬昆高鐵雲南段建設的)這6年多裏,所有參建者都付出艱辛和努力,作為建設管理單位,加班是常有的,但是更辛苦的,是現場的勞動者們。”曾雲川説。

  高鐵列車停靠在滬昆線盤江站。新華網 陳俊松 攝

  “慢”:用快求緩

  蒼山洱海、西雙版納、香格里拉、昆明滇池……雲南省內的自然景區早已蜚聲海內外。自然造就奇美瑰麗風光的同時,也將其分割成千溝萬壑,帶來難似蜀道的交通短板。要促進旅遊業快速發展,就必須突破交通的“中梗阻”。

  如今,滬昆、雲桂兩條高鐵線將昆明納入全國“八橫八縱”快速客運通道,雲南從全國鐵路網的神經末梢一躍成為南來北往的重要中樞。

  兩條高鐵線,串聯起了西南與全國路網,大幅縮短了雲南與東部地區的時空距離。從京滬到昆明需10小時左右,而從廣深出發,則僅需6-7小時。昆明坐火車到四大一線城市所需的時間均壓縮了20個小時以上。

  高鐵的“快”,降低了剛性支出和時間成本,換來的是遊人的“慢”。昆明客運段黨委書記吳華説:“在旅遊上有個説法叫‘旅速遊緩’,就是減少花在路上的時間,在景點能更加悠然自得。”

  大眾旅遊時代,隨著消費升級和交通改善,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的深度和休閒旅遊日趨受寵。公交化的高鐵拉近了遠方城市和景區的距離,適合散客出行,也有利於激發閒暇較少的群體出遊,提高國民出遊率。即使是雙休日,一場“説走就走”的休閒旅遊也並不困難。

  據昆明市旅遊發展委員會公佈的數據:預計高鐵開通後,昆明的遊客量年增長率將由10.25%飆升至20%。2017年,昆明將新增遊客760萬人次;而到2020年,昆明遊客量將達到1.5億人次,其中3000萬是通過高鐵抵達昆明。

  高鐵也將改變旅客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影響旅遊的流向與分佈。高鐵沿線的新舊景點將産生集群效應,遊客會迎來井噴式“增長”。吳華説,以前雲南有些地方沒通過鐵路,比如普者黑,現在一步就邁到高鐵,對於旅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雲南及其相鄰的貴州、廣西兩省,均有多處少數民族聚居區,不難想像,在高鐵的助力下,滬昆和雲桂高鐵串聯起的沿線市縣,將會颳起旅遊的“最炫民族風”。

  高鐵開通首日,少數民族代表在昆明南站載歌載舞。新華網 陳俊松 攝

  “聯”:通江達海

  雲南位於西南之邊陲,有4060公里的邊境線、25個邊境縣市,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連。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雲南連接我國腹地和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凸顯,戰略地位愈發重要。在“一帶一路”的規劃中,雲南要“推進與周邊國家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打造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

  思路清則方向明,隨著高鐵開通、“五齣境”鐵路網不斷完善,雲南開放之路將越走越寬。

  “從地圖上看,雲南處於亞洲的中心,高鐵開通後,拉近了雲南與其他地方的距離,昆明就相當於一個‘黃金碼頭’。”昆明鐵路局宣傳部張偉明説,雲南將成國內與南亞東南亞的轉机站,遊客、商人會以昆明為集散中心。

  事實上,因為相對獨特的區位,雲南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並非通向國內城市,而是1910年建成的滇越鐵路——從昆明到越南河內。滇越鐵路既承載著運輸價值,也擔當了沿線居民認識外部世界的通道。

  百餘年之後,古老的滇越鐵路不堪重負,而就在此時,泛亞鐵路中線段——蒙河鐵路開通運營,雲嶺大地再次有了直通邊境的列車。

  最新數據顯示,中越直通國際聯運運量今年將達到38萬噸,再創8年來新高。吳華説:“在這條鐵路上,化肥和鋼材走出去,礦石和硫磺走進來。”

  目前,每週有千余架次航班穿行于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人員往來2015年超過2300萬人次,互派留學生規模達到19萬人。雲南國際大通道的不斷完善,將會讓中國與東盟的經貿文化交流更上層樓。

  就在數天前,中國寮國鐵路全線開工儀式在寮國北部舉行,寮國總理通倫親自鳴鑼九響。中老鐵路北起兩國邊境磨憨-磨丁口岸,南至萬象,全長400多公里,無疑將擴大中國——東盟自貿區內的經濟聯繫。這條鐵路也是第一個與中國鐵路網直接通聯的境外鐵路項目。

  根據雲南省的鐵路規劃,到2030年,中越、中老泰、兩條中緬、孟中印緬“五齣境”基本形成,昆明至河口、磨憨、瑞麗等口岸5至6小時可達。

  高鐵遇上出境鐵路,雲南將逐漸發展成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鐵路樞紐,從改革開放的末端走向通江達海的前沿之地。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