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人民日報批“材料政績”:政策剛出臺成效就匯總好了

2016年12月29日 09:32:1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兵馬”未動,“材料”先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工作中,存在把説的當成做的、把規劃當成現實、把思路當成成績等用總結材料“包裝”工作實績的現象。工作剛剛開展,就急著總結成果、鼓吹宣傳。歲末年初,這樣的“材料政績”,情況更為突出。

  政策剛出臺,成效就匯總好了

  “我們縣制定了一系列獎扶措施打造一批‘品質標桿’企業。”幾日前,記者在中部某省一縣採訪時,當地經信局的同志一邊介紹一邊遞過來厚厚一本材料。

  一看材料,原來這項旨在提高本地企業産品品質的政策剛剛出臺不到兩個月。“這麼短時間就有這些成效,太立竿見影了吧?”記者不解。

  “這次總結把以前的成績也都納了進來。”對方有點兒不好意思,“領導抓得緊,不想方設法多總結點成效,怎能顯示出政策的正確性?”

  東北某縣縣政府辦公室秘書科科長薛勇(化名)告訴記者,月初市裏召開了營商環境大會,制定了系列措施來改善營商環境,可是不到一週,市裏就讓縣裏徵集彙報亮點,“除去週末只有不到五天,哪能那麼快有亮點?”縣招商局的一個負責人這樣向他抱怨。

  沒有成效,只好從材料上下功夫。“有些是根據以前的材料改裝的,有些甚至是在網上搜的。”薛勇説。

  任務才佈置,成果就整理好了

  快到1月份,某地政府工作人員程峰(化名)又忙碌起來了。1月份寫首季度開門紅的總結,4月份寫半年成果總結,每年的任務清單裏,這都是雷打不動的。

  “其實這些經濟數據都還沒統計出來,我們也是挖空心思寫,有時候只能照搬之前的或者模糊處理,要不然就請一些同行把類似的材料發過來參考。”每到這時,程峰都會住在單位,熬到淩晨是常事,“本來就沒有實實在在的東西,材料咋能寫得出彩?”

  “成果是該及時總結,但也不能這麼火急火燎是不是?”在秦巴山區的一個鄉鎮,説起當地推廣的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做法,一位村支書一肚子意見。原來,這個村剛接到在村裏布點回收垃圾的任務沒幾天,就被要求上報落實成果,還要求拍照片為證。村支書很無奈:“垃圾桶還沒有運來呢,有啥成果可報?”

[責任編輯:郭碧娟]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