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新華社評論員:脫貧攻堅見證行動力--感知逐夢路上的中國力量之二

2016年12月28日 09:10:3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題:脫貧攻堅見證行動力——感知逐夢路上的中國力量之二

  新華社評論員

  12月26日,蘭渝鐵路(岷廣段)通車。聲聲鳴響的汽笛,給甘肅隴南的貧困山鄉帶來了希望與生機。20年前,農婦楊尕女在土坯墻上畫上一列火車,期盼日子過得好些。而今,承載著夢想的列車穿山越水、飛馳而來。坐上火車走出大山,祖祖輩輩的火車夢終於圓了的動人故事,成為西部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縮影,也預示著更多貧困群眾將沿著脫貧快車道奔向全面小康。

  “治理未來十年的中國,可能是全球最為艱難的工作之一。”有西方媒體這樣評價當今中國治理之難。而這難中之難,就是到2020年讓全國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2016年,扶貧投入力度空前,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預計全年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的任務將超額完成,相當於一個歐洲中等國家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首戰告捷、開局良好,凸顯黨和政府有諾必踐的行動力,令人振奮,更給人信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是脫貧,難點也在脫貧。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書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上的輝煌篇章。但脫貧越往後越難,現在所面對的多數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已到攻克最後堡壘的階段。只有“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抓工作”,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的責任和任務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推動扶貧脫貧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向難點聚焦、向重點發力。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扶貧脫貧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具體部署:年初在重慶調研時強調,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症下藥,真正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年中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強調,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年末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更有力、更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環節,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凸顯黨中央的堅定決心與科學謀劃,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思想動力,指明正確行動方向。

  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需要科學週密的部署、精準有效的舉措、求真務實的方法。從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到國務院扶貧辦組織開展扶貧開發成效試考核;從改革考核機制到整合扶貧資金、激活金融活力,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中國式扶貧”彰顯制度優勢。根據各不相同的致貧原因,扶貧脫貧“大水漫灌”不行,“手榴彈炸跳蚤”也不行,而要對症下藥、靶向治療。近年來,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基本方略,各地紛紛為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準確識別,確保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通過“五個一批”工程實現脫貧全覆蓋,從而讓政策紅利更精準、更公平地惠及廣大貧困群眾,不斷激發內生動力。“中國的減貧模式是正確的”,科學有效、不斷推進的脫貧攻堅戰略贏得聯合國糧農組織高度評價,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深情話語猶在耳畔,凝聚起團結奮進的磅薄之力。邁向2017,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真抓實幹,著力補齊脫貧短板,以脫貧攻堅的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續寫人類減貧事業更加精彩的中國傳奇。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