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洲在指揮交通。
資料照片
在人們的生活中,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路燈樸實平凡,但能默默發光,不懈地照亮前行的路,為百姓送去平安。
福建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指揮情報中心教導員陳清洲就是這樣一盞“燈”。從警21年來,他忠於職守、甘於奉獻、潤物無聲,竭力發出最強的光亮。不幸的是,陳清洲這盞燈照亮了別人卻燃燒了自己,在今年“G20杭州峰會”安保、防抗“莫蘭蒂”超強颱風任務中,陳清洲累倒在工作崗位上,並被診斷為肝癌晚期。
6000萬元,“亮燈”警察籌款改善交通
陳清洲1995年參加公安工作,2006年2月就任廈門市公安交警支隊的灌口中隊指導員。當時灌口轄區交通情況極為複雜和落後——路口多、彎道多、陡坡多,沒有一座紅綠燈,也沒有一座人行天橋,轄區15公里的324國道段夜裏漆黑一片。當時的數據顯示,灌口轄區交通事故80%發生在夜間。“亮燈”,成為破解交通難題的當務之急。
説起當時的情形,陳清洲女兒還講述了一段小插曲。“爸爸到任新崗位的第三天晚上,我問他‘爸爸是不是不乖,怎麼被趕到這個黑乎乎的地方來’。那時候我才4歲,誰知道無心的一句話刺痛了爸爸的神經。”
自此,陳清洲就經常夾著一個本子出門,本子逐漸被各種線條、標識物填滿:這裡有學校,缺少斑馬線;這裡岔口多,需要紅綠燈……“從灌口往漳州方向有一條複雜山路,彎道多,陡坡多。我覺得這樣的地方很少有人會來,準備打‘退堂鼓’,可清洲堅持要徒步上山勘察,後來那裏變成了一條有完善交通標識的美麗鄉村路。”灌口鎮村建辦的賴志年回憶。
緊接著,陳清洲根據實地勘察設計出交通設施規劃圖,取名“亮燈工程”。“當時預計至少要3000萬元,我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可他堅持事情一定要幹,而且堅信一定能幹成。” 原灌口鎮副書記黃進勤説,“那兩年,他總是隨身攜帶勘察報告和規劃圖,各種交流會、座談會,只要抓住機會,就不厭其煩地向各級領導彙報和‘遊説’。”
“投入3000萬,一年少死5個人,兩年就是10個人, 10年就可以挽救50個人的生命。政府拿出一點錢,既能避免事故,又完成了百年大計。”陳清洲總是和當地領導算這筆賬,終於他的努力沒有白費。2006年至2009年,相關部門投入6000萬元,先後建起了15座紅綠燈、6座高位照明燈、3座人行天橋、18條斑馬線、86面交通標誌、萬米隔離護欄。村民門口的路亮了,大家因此給他起了一個親切的名字——“亮燈”警察。
3000余場,警察用“教授嘴”開展平安宣講
路燈亮了,交通事故減少了,可“減少”並不等於“沒有”。陳清洲深感治標更需治本,保障安全還需心中“亮燈”。12月14日,記者來到他曾經工作過的灌口中隊,院子面積不大,可這裡設有交通安全宣教室、交通事故模擬展廳等等,隨處可見他的勞動成果。
其中,一輛破損不堪的摩托車停放在院子中間,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灌口中隊中隊長陳彬説陳清洲是一個有心人,“2007年一部摩托車載著兩名乘客發生車禍,駕駛員當場喪生。陳清洲主動留存了這部摩托車,將其固定在一部四輪小推車上,變成了現在的‘六輪’,經常推到路面上、廣場上開展宣傳教育。”
15日上午,記者來到灌口鎮李林小學,同學們正在做課間體操,很多體操動作竟然是交警手勢。“早些年,這裡的孩子多為外來人口,交通安全意識不強。學校又緊鄰交通複雜的319、324國道,安全隱患突出。為了增強孩子們的交通安全意識,陳清洲主動和我們溝通建立一個交通模擬實驗基地。方案、設計、人員、物力、財力、安全教材……他面面俱到、親力親為,這才有了今天的成果。”李林小學校長陳美宗説。
熟悉陳清洲的人都説,他長著一張“農民臉”“教授嘴”,這“教授嘴”就是指他生動活潑的授課內容和充滿激情的授課方式。從警21年以來,陳清洲在轄區內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和反詐騙宣傳3000余場。今年9月,針對高校學生頻頻遭受電信詐騙這一問題,陳清洲利用“開學季”走進廈門市集美區各大高校,21天時間連續上了19堂防範詐騙宣教課,深受大學新生歡迎。
為了讓更多的人樹立安全意識,陳清洲不放棄一切機會和平臺,2009年在全市交警中開設首個實名微博。陳清洲在灌口派出所的老搭檔、現任集美分局治安大隊大隊長王光鋒還告訴記者:“電視開機後會有1分鐘廣告,一般人不會理睬,可陳清洲覺得這是可以利用的機會,便積極協調開辦了一個‘清洲説警事’的公益節目。如今很多人都是通過這個節目知道公安隊伍有個陳清洲的。”
36小時,為民堅守抗擊颱風
“亮燈”警察陳清洲確實與“燈”有緣。他年少時就有當警察的夢想,可是家裏貧困,長期夜間讀書準備考試的電費難以承受。他很快想到了一個辦法——一家紡織廠的縫紉機裝有照明燈,適合用來讀書。他通過關係找到紡織廠廠長,一番軟磨硬泡,廠長破例准許他在晚上10點工廠下班後,借用一台縫紉機燈光就讀,從此紡織廠下半夜便多了一名編外“保安”。通過不懈努力,他如願成為一名警察。
一盞燈,開啟了他的從警之路;陳清洲決心自己也要做一盞燈,來照亮他人。他多年前就被查出患有肝炎,不應該再加班熬夜,可拼命三郎的個性驅使他照常前行。今年7月份,他的常規體檢報告顯示甲胎蛋白偏高,醫生再三叮囑他要抓緊復查,但面對G20杭州峰會安保、抗擊“莫蘭蒂”超強颱風等戰役,他依然連續加班加點、忘我工作。
9月14日是陳清洲值班,他一如既往地第一個到單位。“我總開他玩笑,説每天早晨食堂第一口飯都是你吃的。”王光鋒回憶。這一天陳清洲似乎到得比平常還要早——根據天氣預報,破壞力極強的颱風“莫蘭蒂”逼近廈門。
據集美分局很多同事介紹,從颱風來臨前的14日上午8點,到颱風登陸後的當晚8點,陳清洲在崗位上堅守了36個小時。這36個小時裏,他主要做了四件事:颱風逼近時,緊急疏導大橋和高速路口的堵情,併發布交通預警資訊;颱風肆虐時,及時轉移設備,確保“生命救援熱線”的安全;警情複雜時,直接進行扁平化指揮,為救援贏取時間;颱風過後,為恢復警務通訊、保障基本接處警,他出謀劃策、現場處置……每一件事,對於確保轄區群眾的生命安全,都意義非凡。
在廈門遭遇“莫蘭蒂”後不久,陳清洲也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困難——被確診為肝癌晚期。“按照事後推斷,‘莫蘭蒂’肆虐的那個夜晚,癌細胞已經在陳清洲的體內橫行,真是無法想像一個肝癌晚期的病人,忍受如此大的痛苦還能堅持工作。”同事楊英東説。
9月23日,核磁共振檢查結束後,醫生告訴陳清洲結果不是太好,需要進一步確診。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有推掉原來就定好的兩堂反詐騙宣傳大課——在數千人面前,他依然是那副陽光般的笑容。9月28日,在陳清洲進入手術室的前一天,他還發了一條微博:“集美大學的老師、同學們,對不起,清洲這次失約了,下次一定補上。”
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就是不簡單(記者手記)
有人説,和平年代難有英雄。我説這是一種偏見,人們固有印象中的一生轟轟烈烈的傳奇,只是英雄的一種類型。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沒有美,只是缺乏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關於陳清洲的採訪讓我更加堅信上述想法,內心篤定陳清洲就是我們當今社會需要關注、值得學習的英雄。
陳清洲開出一張交通罰單,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一次本職工作,而是本著對生命的尊重。他開展的每一次宣講,並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希望讓社會多一些溫暖,少一些淚水。從警21年來,他不忘初心,無私付出,滿腔激情把生活暖透,一片心香為百姓呈獻,正如陳清洲14歲的女兒在接受採訪時所説的,“從小到大看著爸爸穿警服,始終覺得他很帥,但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累了。但我的爸爸並不感覺累,他真的是打心底喜歡和享受這份職業。”
平凡中見偉大,細微處見真情。陳清洲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陳清洲最本色的堅守,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