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兒子三度飛天,依然保持質樸家庭本色

2016年12月21日 13:54:46  來源:黃河晨報
字號:    

訪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的景靠喜家庭

  12月15日翻拍的景靠喜一家人2013年春節全家福。黃文鵬 攝

  上個月,景海鵬因為第三次飛天,剛剛與習近平總書記通了電話。而在12月12日,景海鵬的母親王珍玲同樣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這次,是因為景靠喜家庭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身在何方 濃情孝心

  無論身在哪,景海鵬最牽掛都是他的父母。每次回到家,他總要陪著父母好好聊聊天,到公園轉一轉。離開時做的最後一件事,總是分別找自己家人談話,拜託他們照顧好老人。而父母為了不影響海鵬的工作,幾乎從不主動打電話,接到兒子的電話也往往是報喜不報憂。

  是情分淡嗎?那為什麼這次景海鵬在太空執行任務的33天,老兩口每天扳著指頭算日子,不管誰問,總能第一時間精確地説出是第幾天;那為什麼一天從早到晚,家中電視永遠固定在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那為什麼老兩口每每淩晨兩三點睡不著,起來守著電視一遍遍看著新聞重播?

  王珍玲説:“生娘沒有養娘親,海鵬是我生的,但是國家培養的,他的工作很重要,我不能給他添麻煩。”長久以來,老人的二兒媳劉風柳就一直和老人住在一起,每天洗衣做飯收拾家務,不讓老人動一指頭。女兒景艷芳和丈夫景民強也經常看望老人,特別是景海鵬飛天期間,他們兩個直接搬到了父母家中,天天陪著父母。

  今年7月,王珍玲到北京體檢,景海鵬忙於訓練,都是妻子張萍在忙前忙後。飛天期間,張萍還多次打電話問家中及二老身體情況,安慰老人不要擔心。王珍玲有兩部手機,一部打電話,一部上網。景海鵬飛天期間,為了減輕母親的心理壓力,景艷芳偷偷將能上網的那部手機放到一邊,生怕母親用手機上網,新聞看多了增加心理壓力。

全民英雄 家風質樸

  因為景海鵬的三飛太空,景靠喜家庭幾乎讓全國人民都很熟悉,但實際接觸下來,他們依然保持著以前的低調和質樸。

  這次在太空過生日之前,景海鵬專門打電話給妻子,提醒不要過多地宣傳自己。他總是説:“我是完成國家安排的任務,不是為了出名。相比于任務,生日並不重要。”而在當時,記者剛好前往景靠喜家採訪。記得當時景靠喜很抱歉地説明原因,請記者理解,並一再熱情地挽留記者一塊吃餃子慶祝。面對記者採訪,老兩口總會很熱情地拿出牛奶、麻花、水果等招待,這一點讓很多媒體同行印象深刻。

  別人看望老人拿的水果什麼的,老人總會拿一些送給小區門衛、物業等人。很多人慕名前訪,想和老人合影,他們也總是非常配合,怎麼拍都不煩。景靠喜常説:“人家來咱屋,都是客,不能失了禮數。” 這個“禮數”也在景海鵬身上體現得很明顯。每年春節回家,景海鵬總會專門抽出時間到鄰里鄉親家,到府拜訪。

  景海鵬三飛成功,讓這個家庭世人皆知。但直到現在,老人家中的擺設依然很普通。除了景海鵬,其他家庭成員也都是普通員工,沒有一個有一官半職。

勤學善用 如數家珍

  景海鵬的勤奮和善於學習,家庭的影響很關鍵。

  景靠喜家住安邑農村呢,為了貼補家用,他在年輕時經常會拉著小平車到聞喜北垣買高粱稈,拉回來後縛成笤帚再拉到城裏賣。兩位老人雖然都70多歲了,但依然很“與時俱進”,上網、玩微信都很溜。王珍玲平常非常關注新聞,很多國際國內的大事都能説清來龍去脈。景靠喜平常喜歡蒲劇,不僅愛聽,還喜歡鑽研,説起一些蒲劇理論來如數家珍。

  親戚們都説,景海鵬在這一點兒上挺像老兩口。景海鵬小時候有段時間愛鼓搗收音機,拆散了再裝好,不裝好不去吃飯。為了準備此次飛天,他更是要背1000多頁的飛行手冊,還要學習各種科學試驗的方法,沒有極強的學習能力,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

航太英雄 從未遜色

   一位朋友曾去看望景海鵬,當時景海鵬正在做力量訓練,他就坐上去試著用兩個胳膊扳了一下,拼盡全身力氣也僅僅扳了一下而已。而景海鵬坐上去,咔咔咔一口氣就是三四十下。“航太員就是航太員,英雄就是英雄!”這位朋友連聲讚嘆。 來源:黃河晨報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