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國平:振興實體經濟,築牢發展之基

2016年12月20日 10:13:48  來源:中國網
字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振興實體經濟,要堅持以提高品質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擴大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

  “工業化很重要,我們這麼一個大國要強大,要靠實體經濟,不能泡沫化。”履新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就在百年工業重鎮武漢發出了振興實體經濟的時代強音,並將對實體經濟的關切時刻延續。網信工作座談會上,強調網際網路要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與黨外人士座談時,指出要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同吉林企業職工座談時,叮囑要把實體經濟抓上去。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對實體經濟的重視也與此一脈相承。

  在新興業態方興未艾的當下,為什麼要年年提、反覆提振興實體經濟?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展規律使然,也為各國發展經驗所揭示。于中國來説,發揮聚集效應、創造更多就業、激活城鎮社區都需要堅持創新驅動,振興實體經濟;面對日益加劇的“逆全球化趨勢”,也需要振興實體經濟來抵禦風險、固本強基,提升“中國智造”的比較優勢。如果説新興業態是中國經濟的枝幹葉片,那麼實體經濟就應當是參天大樹的根基所在。從世界範圍看,“輕實體經濟,重虛擬經濟”引發的苦果已經讓不少發達國家痛定思痛,“回歸實體”:美國“再工業化”穩步推進,德國一再加碼“工業4.0”計劃,英國也正積極進行“重新工業化”。可以説,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突出重要任務來抓,正是理所應當,大勢所趨。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振興實體經濟的戰略舉措已初現成效:《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助力企業減負;《智慧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高端裝備製造業提供巨大機遇;《中國製造2050》開啟了中國製造由大變強之路。數據同時佐證了這種樂觀:今年1—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增長8.6%;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出口額、出口增加值均超美國,躍居世界首位。伴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的次第開花,實體經濟更是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展望2017,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實體經濟發展提出的新指針既立足自身和當下,強調“著力樹立品質第一的強烈意識”;又著眼環境和長遠,要“建設法治化的市場營商環境,加強引進外資工作”。同時,“剛柔並濟”:既有鼓勵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優化産業組織的“轉型升級之剛”;還有發揚“工匠精神”,加強品牌建設、培育更多“百年老店”的“企業文化之柔”。現實與未來、發展戰略與企業文化交相輝映,為中國實體經濟的“藍圖2017”織就了新經緯。

  從“實業救國”到“工業報國”,再到“中國製造2050”,一部中國實體經濟發展史就是國人追求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奮鬥史。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專門為實體經濟鋪陳篇章,中國實業人更當抖擻精神、策馬揚鞭,去創造更多更新的“産業奇跡”!(國平)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