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專家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提法

2016年12月18日 14:26:48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創稿
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8日電(孫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在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總結2016年經濟工作的基礎上,對明年的經濟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其中,若干個新提法尤為值得關注。人民財經獨家專訪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匡賢明,對201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提法逐一解讀。

  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

  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匡賢明認為,這次在強調供給側結構性為改革為主線的同時,不僅把“促改革”提上去,而且提到比較前的位置,突出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決心和思路。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匡賢明表示,作為大國,穩定是改革和發展的基礎。這次把“穩中求進”提升到方法論的高度,説明決策者更加注重防止風險衝擊,更加注重宏觀經濟的相對穩定,避免宏觀政策的大起大落。

  同時,今年的會議更是突出闡釋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我國經濟運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

  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迴圈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去年的會議在對矛盾和問題進行表述時,提到“由於多方面因素影響和國內外條件變化,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加以化解。”

  匡賢明對人民財經表示,中國經濟運作中的核心問題是結構性矛盾與問題,是投資、消費、區域、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結構性失衡,其結果是經濟迴圈不通暢,既有製造業領域的産能過剩,又有服務業領域的供給嚴重短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進一步直面問題、剖析原因,指明瞭改良路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會議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品質,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

  匡賢明認為,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一步細化和破題是這次會議中的核心內容,去年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有一種傾向是把供給和需求對立起來。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用經濟迴圈的視角,打破了單純強調供給的傾向,把供給和需求結合起來,“要深入研究市場變化,理解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這意味著要注意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以此作為結構性改革的錨。

  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援合理自住購房

  會議提出,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援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今年以來,房地産調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果,然而,房地産市場也出現了一定波動。匡賢明對人民財經表示,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出新的信號,對房價不再一味強調打壓,而是宏觀政策與微觀政策各司其職。宏觀管住貨幣,避免資産泡沫,微觀支援合理性自住購房,打通需求側。通過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措施,推進房地産市場向自住轉型,實現房地産市場的健康發展。

  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産權的錯案冤案

  會議強調,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産權的錯案冤案。

  今年9月7日,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通過《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11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産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産權的意見》也正式對外公佈。不少企業家表示,“民營企業將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在民間資本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大幅下降的形勢下,保護企業産權迫在眉睫。

  匡賢明認為,市場經濟的活力來源於微觀主體。微觀主體預期不穩,直接導致民營投資增速劇降。這其中對企業産權的侵害,是一個重要原因。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緊編纂民法典,並且要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産權的錯案冤案。可以説,一個案例勝過十個法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