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在生日當天和習總書記見面握手,這位湖北老人是誰?

2016年12月16日 16:55:00  來源:湖北廣播電視臺長江雲
字號:    

  在生日當天和習總書記見面握手,這位湖北老人是誰?

  發佈時間:2016-12-16 09:49 來源:網信湖北 作者:網信湖北

  歡迎點擊“網信湖北”進行訂閱

  “雙12”這天,在大家忙著狂歡購物的時候,湖北有一位71歲的老人在北京過了自己一生中最難忘的生日。

  這位老人名叫余洪芝,是來自湖北武漢的文明家庭代表。

  12月12日,首屆全國文明家庭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湖北有11個家庭成功入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切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

  “總書記和我握手,真的是讓我熱淚盈眶,這是我一生最高的榮譽。”余洪芝告訴長江雲記者,現在回想起那一刻依然很激動。

  △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71歲的余洪芝老人被安排在第一排

  “這是我第四次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總書記的鼓勵與肯定,讓我十分有壓力”。同在頒獎現場的英山縣溫泉鎮的村支書王金初説。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王金初

  為什麼他們能夠在全國眾多家庭中脫穎而出?與總書記握手的他們又有著怎樣的“幸福秘籍”?記者帶你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去一探究竟!

  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余洪芝家庭

  “孝敬老人,一定要不計成本”

  這是我一生中最高的榮譽

  記者採訪余洪芝老人時得知,昨天竟是她的生日。“獲得了文明家庭的表彰,又和習總書記握手,我非常激動,這是我一生最高的榮譽”,余老覺得,這也是她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生日。

  關愛老人,必須不計成本

  余洪芝71歲,雖古稀之年,但這絲毫不影響她堅持志願服務的行動力和恒心。余洪芝一家五口三代同堂,2002年入住漢口百步亭社區後,就積極投身社區志願服務。這一幹,一直堅持到現在。在余洪芝帶動下,全家人都加入志願服務行列。鄰里有糾紛,余洪芝及時上前調解;誰家有急事需要用車,兒子黃建華二話不説就趕來了;空巢老人過生日,準能吃上余洪芝老伴黃道銀做的長壽面;兒媳婦熊鳳也是熱心的志願者……余老告訴長江雲記者,關愛老人,一定要不計成本,不管花多少錢,出多少力,都很值得!

  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王金初家庭

  “大家好了,我們才能好”

  四次握手總書記,給予我壓力和動力

  來自湖北英山縣溫泉鎮的村支書王金初,是長江雲的老朋友,這是她第四次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前三次是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次作為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王金初告訴記者:“這是黨中央對我的鼓勵,鼓勵我們做得更加優秀,我們要用小家大愛,鼓勵更多的同志創建文明家庭”!

  吃虧不是壞事,人一定要學會付出

  1979年王金初與丈夫吳建生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40年來,她由一名村裏的赤腳醫生成長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婦代會主任,這些離不開王金初的艱苦努力,更離不開家人的全力支援。在王金初的影響下,他們全家都為百丈河村的發展默默付出。王金初告訴記者,文明家庭于小家而言,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理念就是家庭和諧,心裏要愛大家,敬愛他人。大家好了,我們才能好,一定不能自私,吃虧也不是壞事。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是一種動力,更是一份責任。

  習近平在會見文明家庭代表時説到,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濟社會如何發展,對一個社會來説,家庭的生活依託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為咱湖北這11個文明家庭點讚!

  附:

  湖北省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推薦名單公示

  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余洪芝家庭

  主要事跡:余洪芝家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生活,常年堅持志願服務,全家志願服務累計時長逾27560小時,帶動社區形成“人人爭著做好事,個個比著做好人”的良好風氣。余洪芝家庭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十五年如一日,一刻也不放鬆。

  襄陽市樊城區中原街道辦事處鐵路社區王華革家庭

  主要事跡:王華革、袁力生夫婦作為一個重度智障兒的父母,他們不拋棄、不放棄,用濃濃的愛將兒子袁冶培養成為全國優秀特奧運動員。他們還熱心參與殘疾人事業,憑藉自己的經驗與愛心,力所能及地幫助殘疾人成才。

  荊門市東寶區龍泉街道辦事處團結社區卞雪松家庭

  主要事跡:卞雪松、謝萍夫妻倆下崗後自主創業,家裏有兩個女兒,大女兒7歲時患上自閉症。這對堅強、善良的夫妻把生活的經歷和遭遇統統化作愛,傾注在兩個女兒身上,更把關愛的目光投向了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

  隨州市廣水市李店鎮黃金村葉星梅家庭

  主要事跡:葉星梅是廣水市李店鎮迎春村婦代會主任,姐姐葉新洲是李店鎮黃金村婦代會原主任。2011年,葉新洲在政府和社會的支援下,投資10萬餘元,將該村閒置小學改建成了養老服務中心。

  宜昌市遠安縣舊縣鎮鹿苑村羅必炎家庭

  主要事跡:羅必炎和他的養岳父、女婿,三代男人都是到府女婿。早年,羅必炎父母放棄了包辦婚姻,各自重組家庭;其妻年幼時家貧投奔向家,成為養女,上頭有四位老人。羅必炎到府做女婿時,生父生母、繼父繼母、岳父岳母、養岳父養岳母等8位老人都健在。羅必炎和妻子秉承孝老愛親、多行善事的家風家訓,數十年如一日,悉心贍養8位老人。

  孝感市孝昌縣北京路313#關王社區蔣志剛家庭

  主要事跡:作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水利系統先進工作者”的蔣志剛有個特殊的家庭,父親是抗美援朝的老戰士,戰時留下了久治不愈的關節痛;母親在2002年被診斷為平滑肌腺瘤;大兒子自幼患有腦癱,生活不能自理;弟弟因公負傷,有嚴重性的腦震蕩,弟媳也因此離開……妻子官小靈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挑起了維繫家庭的重擔,放棄市區的工作調到國家級貧困縣工作,為的是有更多時間照顧家庭。

  天門市竟陵辦事處鴻漸社區謝端平家庭

  主要事跡:謝端平家庭是一個充滿濃郁書香、濃濃愛心、健康文明的家庭。夫妻倆教育孩子要熱愛讀書、敬業奉獻、熱心公益、服務社會,並以身作則為孩子做表率。

  黃石市陽新縣興國鎮張家垴社區劉時粘家庭

  主要事跡:劉時粘出生於農村,與妻子柯愛秋育有4個子女。雖然家庭經濟條件不好,但是4個子女在夫妻倆的培養下都很出色,成為黃石有名的“博士家庭”。

  荊州市沙市區崇文街道濱湖社區劉萍家庭

  主要事跡:作為新時代小夫妻中平凡的一員,劉萍家庭善於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並致力於推動中國特色社工公益事業。他們自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家訓,探索青年人對於家族、社會、國家、世界的存在意義。

  黃岡市英山縣溫泉鎮百丈河村王金初家庭

  主要事跡:1979年王金初與丈夫吳建生攜手步入婚姻的殿堂,40年來,她由一名村裏的赤腳醫生成長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婦代會主任,這些離不開王金初的艱苦努力,更離不開家人的全力支援。

  武漢市江岸區悅秀苑居委會李聲英家庭

  主要事跡:李聲英老人是辛亥首義、開國元勳李書城的四女兒。多年來,李聲英祖孫三代恪守“再難都不要向國家提要求”的家訓,安於清貧,用實際行動傳承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精神,用良好家風帶動淳樸民風,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