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幫一對十 攜手前行

2016年12月13日 11:34:25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這一條條毛巾産自於一家浙江企業設在新疆南疆大漠深處的生産基地。在這個生産基地裏一共有3000多名員工,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少數民族,加上漢族員工,企業裏一共有十個民族的同胞。在這裡,少數民族員工和漢族員工朝夕相處,既學技術,也學漢語,而當他們的生活遭遇困難時,企業向他們伸出了幫扶的手。

  再娜甫今年34歲,家裏有五口人,總共年收入不到一萬。原本過著普通生活的再娜甫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一件事情讓她的生活發生了巨變。

  再娜甫的兒子三歲時檢查出白內障,病情越來越嚴重。2008年再娜甫拿出東拼西湊的4萬元給孩子做手術,但是手術卻失敗了。醫生説,如果不摘除右眼換成異眼,那麼健康的左眼或許也將失明,手術費至少要4萬元。

  因為這事再娜甫夫婦經常吵架,最後丈夫和她離婚了。

  而更讓再娜甫難以承受的是,手術失敗導致孩子幾乎喪失了説話的能力。所有的一切把再娜甫壓得喘不過氣來。

  就在再娜甫處於人生最低谷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出現了。潔麗雅新疆新越絲路有限公司在新疆阿拉爾建廠招聘工人,再娜甫被錄取了。

  和其他很多少數民族員工一樣,要從農民轉變為産業工人並融入一家新的企業,是不太容易的。為此,潔麗雅集團專門從內地派來了經驗豐富的師傅手把手地培訓,還編制了雙語教材,修建了嶄新的職工宿舍、清真食堂和員工活動中心。很快,再娜甫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工人。而更讓她沒想到的是,企業不僅向她提供了就業機會,還伸出了溫暖的手。

  潔麗雅集團提出“幫一對十”的雙通道管理模式,每個黨員幹部都要幫扶一戶困難戶,結對十個少數民族朋友。董事長石昌佳的幫扶對像是再娜甫,了解情況後他決定,幫再娜甫補足兒子動手術的醫藥費;再娜甫妹妹每年一萬多的生活費也由他資助。

  2016年7月,再娜甫兒子的手術取得成功。右眼換上了異眼,左眼終於得以保全。

  手術後孩子回到學校繼續讀書,原來他很自卑,不敢照鏡子,現在變得活潑開朗。再娜甫也帶了徒弟,當上了組長。

  據統計,潔麗雅集團通過開展“幫一對十”活動,幫助了一百多名困難戶,與1200多名員工結成了幫扶對子,今天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隨著二期工程的推進,企業一共將為當地提供上萬個就業機會,也會有更多的員工因為“幫一對十”活動而受益。

  就業是新疆最大的民生問題,新疆又是中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産基地,因此中央提出了發展新疆紡織服裝産業促進百萬人就業的目標。浙江企業潔麗雅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南疆,不僅促進了新疆就業,更讓各民族員工在手拉手的工作、一對一的幫扶中融洽了彼此感情,增進了民族團結。也希望有更多內地企業能來到新疆這片熱土,取得自身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雙贏。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