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照亮復興偉業征程

2016年12月01日 15:53:58  來源:未來網
字號:    

  原標題: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照亮復興偉業征程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11月30日新華社)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且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全都出席大會,既充分彰顯了黨和國家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表明瞭文藝事業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作用。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回顧過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廣大文藝工作者響應黨的號召,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弘揚了中國精神,凝聚了中國力量,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廣大文藝工作者辛勤努力下,我國文藝界出現新氣象新面貌,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為人民提供了豐富精神食糧,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魅力。

  放眼今朝,我們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既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廣大文藝工作者肩負著重要責任使命。於此,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的4點希望,就是指引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前行方向。

  堅定文化自信,用文藝振奮民族精神。恰如習總書記在建黨95週年大會上所説,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鬥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于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善於從中華文化寶庫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信心,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於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用生動的文學語言和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裝點祖國的秀美河山,描繪中華民族的卓越風華,使自己的作品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激發每一個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

  堅持服務人民,用積極的文藝歌頌人民。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于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就是要堅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願、心情、心聲,始終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鬥人生,刻畫最美人物,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引導人們提升思想認識、文化修養、審美水準、道德水準,激勵人們永葆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和進取精神。

  勇於創新創造,用精湛的藝術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創作是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于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就是要把創作生産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大膽探索,銳意進取,不斷推進文藝創新、提高文藝創作品質,讓作品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努力為人民創造文化傑作、為人類貢獻不朽作品。

  堅守藝術理想,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準、業務水準、道德水準是根本。于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不僅要有好的專業素養,更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為,胸懷“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把崇德尚藝作為一生的功課,自覺堅守藝術理想,努力追求真才學、好德行、高品位,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成為先進文化的踐行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在為祖國、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實現價值。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