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大國工匠網媒採訪報道來到武船 楚天能工巧匠映入眼簾(圖)

2016年11月30日 07:37:05  來源:國際線上
字號:    

  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攝影:黎萌

  極目楚天,覽黃鶴風流;九省通衢,係四方交遊。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國夢大國工匠篇”網路媒體第三批採訪團一行30余人在湖北進行採訪,通過挖掘職工身邊的大國工匠,發揮網路傳播優勢,講述工匠故事,展示勞動之美,激勵和引導廣大職工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以勞動托起中國夢。

  武漢,中國近代工業發源地,內陸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開發城市,因其優越地理條件和獨特經濟地位而蜚聲中外。 本網記者29日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武船)採訪。始建於1934年的武船是我國以造船為主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企業和重要的軍工生産基地。

  目前武船已建成國內設施完整、技術精湛的軍用船舶製造基地,威震海疆的一艘艘軍用船隻,很多從這裡揚帆起航。民船建造技術邁上新臺階,橋梁鋼結構成為知名品牌。武船已逐步形成軍船、民船、非船産品協調發展的經營格局。

  代能武是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焊接專業首席技師,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全國技術能手、中船重工集團高級技能專家、武漢市技術狀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同時也是湖北省首屆十大首席技師。

  代能武師傅在車間邊幹邊帶徒弟 攝影:黎萌

  1985年,17歲的代能武來到武船,手持一把焊槍,一幹就是30多年。30多年來,代能武在多個國家重點工程中勇克難關,出色的完成了出口海洋平臺工作船,北京京廣大廈、西陵長江大橋、三峽閘門,以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上的九環球、畫軸、記憶塔等設備的建造。

  目前正是國家提倡“2025”,以使我們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時候,社會和公司都缺少大量焊接高技能人才,將自己所學到知識傳授給年輕員工,是提高焊工隊伍整體水準的最好方法。代能武手把手從基礎教起,把自己多年的焊接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徒們。經過幾年的學習和鍛鍊,這批年輕學徒們在全國、省、市各級焊工大賽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成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中堅力量,常常同時擔負著多個産品的製造任務,並且品質創優,受到公司和業主方的肯定。

  作為一名普通的焊工,代能武取得了不平凡的業績;作為一名技工導師,他做到了傾囊相授,授人以漁。在老一輩的工匠精神指引下,代能武也會將這樣一種工匠精神繼續傳承下去,為社會和企業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術工人,早日實現製造強國的中國夢,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代能武師傅是武船的一面旗幟 攝影:黎萌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全國總工會和國家網信辦共同舉辦,旨在依託全國各級工會,組織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深入企業、班組,選取基層一線優秀技術工人作為宣傳報道重點,以點帶面,詮釋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活動自今年4月啟動以來,已先後組織網路媒體深入青島、上海、遼寧等地採訪報道了50余位工匠典型。各網路媒體從7月19日起,陸續在網站首頁和頻道首頁推出“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專題,至今共推出大國工匠系列人物原創報道200多篇,引發轉載上萬餘條(次),在自媒體端的閱讀、轉發和評論量超過400萬次,在網路空間掀起了“學習大國工匠,爭當大國工匠”的熱潮,有力地促進了大國工匠精神進企業、進班組。

  據悉,第三批採訪團將赴湖北省8個地市的18家企業採訪一批工匠典型。這些工匠典型分佈在航太、鋼鐵、船舶、石油、電力、汽車、建築等10余個行業,均為行業頂尖技能人才。(記者 黎萌)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