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演練現場:南海艦隊兩艘潛艇水下“背靠背”實戰對抗

2016年11月28日 15:12:45  來源:東方網
字號:    

  (原標題:演練現場:南海艦隊兩艘潛艇水下“背靠背”實戰對抗) 

  原標題:演練現場:南海艦隊兩艘潛艇水下“背靠背”實戰對抗

  潛潛對抗由於組織實施難度大,安全風險高,一直是海軍實戰化訓練的重點和難點。出於安全考慮,事先往往會在訓練海域劃定“水深間隔帶”作為禁區,雙方只能嚴格按規定在各自水深層機動。連日來,海軍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打破“水深間隔帶”的限制,開展實戰條件下潛潛對抗演練,提高潛艇深海突擊作戰能力。

  連日來,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組織326、373兩艘潛艇在南海某海域,展開了一場實戰條件下的潛潛“背靠背”實兵對抗演練。演練一開始,326潛艇率先一個大深度下潛,快速鎖定373潛艇,併發起魚雷攻擊。

  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26潛艇艇長伏立兵:沒有了“水深間隔帶”的限制,雙方就可以根據各自裝備性能特點在水下進行大範圍的機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長時間水下立體攻防,同時也讓我們潛艇指揮員提前感受未來水下潛艇戰與反潛戰的激烈現場。

  同樣,沒有了“水深隔離帶”的限制,373潛艇迅速採取大角度轉向,成功規避了對手的襲擊。

  “水深間隔帶”是專門為潛艇與潛艇對抗時劃分的,由於現代潛艇靜音效果都非常好,潛艇與潛艇在訓練中容易發現碰撞。為避免碰撞,對抗雙方必須嚴格按規定在各自水深層進行活動。

  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支隊長 潘輝雄:“水深間隔帶”雖然保障了潛艇的安全,卻難以模擬真實戰場環境,限制了潛艇戰術機動範圍,因此也成為潛艇戰鬥力躍升的阻隔帶,必須勇敢地衝破“水深間隔帶”的限制,提高實戰化訓練的品質效益。

  該支隊主動作為,在一次次實戰對抗中,不斷總結經驗,梳理對抗數據,並聯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共同研發出一套潛艇水下對抗模擬軟體,進行專攻精練,拓展和延伸了潛潛水中自由對抗。

  大海深處,兩艘潛艇“背靠背”自主對抗,沒有航路規劃,沒有計劃想定,完全由雙方指揮員自主決策,發現並攻擊對手。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對抗中,326潛艇電量首先告急,便利用過往漁船掩護浮起充電。而373潛艇則準確判斷出藍方潛艇動向,並機動至最佳水深層對326潛艇發起“攻擊”。

  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支隊長 潘輝雄:出航就是出征,下潛就是戰鬥。只有大膽創新組訓模式和對抗規則,從對抗時間、機動頻率等方面作出硬性規定,逼著部隊真刀真槍地展開對抗,才能在未來水下戰場贏得主動,才能成為捍衛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深海鐵拳。

  演練中,他們還協同反潛艦機作為第三方,對兩艘對抗潛艇進行搜索與攻擊。兩艘潛艇在互為對手的同時,還要積極應對水面和空中反潛兵力的攻擊,大大提高了潛潛對抗難度。通過演練,最大限度構建了實戰條件下潛艇作戰環境,最大限度檢驗和提高了潛艇各戰位的協同配合和潛艇指揮員的指揮決策能力。(央視記者 黎友陶 周演成 張東傑 張元碩 湯凱)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