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8省份環保督察反饋全出爐:問責超3千人 罰款近2億

2016年11月24日 11:03:13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1月24日電 23日,隨著中央第七環保督察組向雲南省反饋督察情況,今年首批中央環保督察的反饋已經全部出爐。目前,包括內蒙古、黑龍江、江蘇等在內的8個省份,已有超過3400人被問責,部分省份更被督察組批環保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

  

  8省份問責人數超3400

  ——河南一省問責超千人 江蘇開近億元“環保罰單”

  2016年7月,今年首批8個中央環保督察組相繼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工作。根據近期的反饋內容,目前八地被問責的總人數已經達到3422人。

  這其中,河南省被問責人數最多,達到1231人,其次是黑龍江省,有13個黨組織、20個單位和560人被問責,寧夏共問責105人,為八省份中問責人數最少。

  除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追責,還有省份已經開出了“環保罰單”。例如,截至目前,江蘇省的2451件環境舉報問題已辦結,責令整改企業2712家,立案處罰1384件,處罰金額達到9750萬元。

  

  資料圖:騰格裏沙漠深處,一處洼地有一處神奇的小湖泊,被開發成旅遊景點,不過,由於地下水開採加劇,這個湖泊越來越萎縮。

  多地存環保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

  ——寧夏對騰格裏沙漠污染追責不力被點名

  中央環保督察組給出的反饋顯示,環保不作為 、亂作為、慢作為現象較為普遍。

  例如,江西被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指“環保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樂平市政府違反《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2012年至2014年,多次用財政資金為36家企業代繳排污費1147萬元。

  南昌市違反國家和江西省有關環境保護規定,支援江西晨鳴紙業擅自擴建二期項目,並要求市環保局為其補辦環評審批手續。

  河南也存在環保不作為、慢作為問題。河南全省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完成時限一拖再拖,截至督察時仍有近半任務沒有完成。

  寧夏被指“針對騰格裏沙漠污染、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等重大環境問題,僅對基層監管人員實施問責,未從決策審批等環節追溯責任。”

  另外,雲南全省70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中,有57個未建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十二五”期間,雲南省共計獲得重金屬污染防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中央專項資金22.85億元,但省本級財政投入很少。

  

  部分地區環保“自行減壓”

  ——黑龍江降低城市污水處理率 寧夏放寬大氣污染防治目標

  除了環保不作為、亂作為,此輪環保督察還發現了部分地區出現“自行減壓”問題。

  比如,《黑龍江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將國家要求的“到2020年底,縣城、城市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降低到“80%、90%左右”。

  《黑龍江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方案(2016-2018年)》將鋼鐵企業燒結機和球團生産設備安裝脫硫設施時間由國家規定的2017年推遲到2018年。

  寧夏也存在類似問題,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給出的反饋中指,2016年自治區對石嘴山、吳忠等污染較重地區的PM10年均濃度控制要求,較2014年《寧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年)》確定的目標分別放寬63%和62%,自行減壓。

  

  資料圖: 河南鄭州霧霾籠罩著的高樓大廈。

  多地因霧霾被點名批評

  ——河南PM2.5濃度排名居高不下 江西7地市遭點名

  八省份中,還有不少城市因為空氣污染問題被點名批評,其中河南省的問題較為突出。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提出,2015年河南全省PM10濃度均值135μg/m3,PM2.5濃度均值80μg/m3,兩者濃度在全國31個省(區、市)排名分別位列第三和第一。2016年上半年,全省PM10和PM2.5濃度分別為144μg/m3和77μg/m3,均位列全國第二。

  而河南省會鄭州市空氣品質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中,從2013年倒數第10,一路下滑到2016年上半年倒數第3,成為全國污染最重的省會城市之一。新鄉市2015年PM10和PM2.5濃度同比上升16.2%和16.0%,成為河南省大氣污染最重城市之一。

  江西方面,2016年上半年,南昌、宜春、九江、鷹潭、吉安、新餘、贛州等7個地市PM10或PM2.5濃度同比不降反升,部分河流湖庫斷面主要污染物濃度也呈現上升趨勢。

  寧夏2014年、2015年PM10年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增長20.6%和21.8%,連續兩年未完成國家大氣考核任務。2015年冬季,銀川市首次出現連續霧霾天氣。2016年上半年,銀川市和石嘴山市PM2.5平均濃度與上年同比分別上升16%和6.7%,固原市PM10平均濃度同比上升8%。

  

  資料圖:大批冬候鳥飛抵江西鄱陽湖都昌馬影湖候鳥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問題多

  ——內蒙古近半數自然保護區存違法違規情況

  在此輪環保督察中,幾乎所有省份都被發現自然保護區內出現環境問題。

  內蒙古的89個國家和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中有41個存在違法違規情況,涉及企業663家,且礦山環境治理普遍尚未開展。

  黑龍江大慶市杜爾伯特縣將濕地謊稱為既有耕地,向上級申報在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實施開發項目,並獲得批准,造成保護區內10000多畝濕地被毀。

  廣西的城市建設規劃存在侵佔自然保護區現象,2015年6月,為建設欽州濱海新城,將茅尾海自治區級紅樹林自然保護區29%的面積調出保護範圍,實際調減面積1413公頃。

  雲南被指“自然保護區和重點流域保護區違規開發問題時有發生”。督察組指出,2013年以來,有關企事業單位違反《自然保護區條例》,在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建成有機生態實驗農場養殖場9623平方米,在保護區核心區建成2處旅遊設施,面積約4000平方米。針對上述違規建設問題,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監管不力,整改不力,導致相關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下一頁   [延伸閱讀]  最高規格環保督察如何出重拳? 8地超3000人被問責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