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新”意盎然

2016年11月18日 10:25:39  來源:中國網
字號:    

  韓一元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

  2016年聯合國氣候大會7至18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行,大會于14日進入第二周高級別談判階段,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60多個國家領導人、近200個國家的部長和談判代表與會,就落實《巴黎協定》進行深入磋商,大會涌現出不少新亮點、新挑戰、新趨勢。

  一、新亮點

  第一,主要國家紛紛加強行動。德國14日通過《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成為首個通過此類詳盡長期減排計劃的國家,為歐盟制定2050年減排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8日,經國會眾議院、政府內閣會議通過,日本正式完成《巴黎協定》的國內批准程式。日本近年來減排力度受到國內外質疑,由於未成為協定首批締約方,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此次大會,其通過協定可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法國總統奧朗德參加高級別會議開幕式,在致辭中呼籲下屆美國政府遵守已做出的承諾,稱“面對氣候變化,沒有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第二,氣候合作邁上新臺階。一是南南合作凸顯重要性。中國、摩洛哥與聯合國共同主辦“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高級別論壇”,敦促發達國家儘快明確出資時間表和路線圖,履行國際義務,中國強調將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的“朋友圈”做大做強。聯合國也已啟動“南方氣候夥伴關係孵化器”,以發起、促進和支援有助於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夥伴關係。目前,該孵化器已審查了300多個雙邊、三邊和多邊合作案例。二是中日韓合作有望推進。16日,在“國家自主貢獻落實及國家經驗交流”邊會上,中日韓三國部長首次就共同落實《巴黎協定》和國家自主貢獻等議題進行交流,三國部長均認為東亞地區應開展更多實質性交流合作。三是非洲國家加強聯合。16日,三十多位非洲國家政府首腦召開峰會,旨在共同捍衛非洲國家在氣候談判中的利益,敦促大會具體落實資金及技術轉讓。東道國摩洛哥向非洲國家推廣“三A”農業模式,以提高土地生産率。

  第三,推進全面參與,彰顯綠色發展理念。應對氣候變化不只是政府責任,大會召開期間,各國代表團集中展示應對氣候變化的成就,企業、非政府組織、媒體、大學等非締約方全面參與,藝術家也各盡其能進行宣傳。為強調女性在使用清潔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上的突出作用,大會專門召開女性峰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 博科娃、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 克拉克等多位政要與會。來自揚子江汽車集團的幾十輛電動環保公交車為大會提供客運服務,令不少與會代表和各國媒體眼前一亮。

  二、新挑戰和新趨勢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援助等議題上的分歧仍舊是氣候大會焦點議題,原計劃在高級別會議開幕式上發佈的政治性行動聲明《馬拉喀什號召》,因各方仍存分歧未如期發佈。此外,由於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帶來不確定性,新挑戰和新趨勢也在大會上涌現。

  第一,美氣候政策走向不明。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便公開表態“氣候變化的概念是個陰謀”,揚言當選後促美退出協定,美方代表在大會上對美未來氣候政策紛紛表示“無法預測”。協定現已生效,根據規定,加入國只能在3年後提請退出,再等待1年後才能正式退出。但如果特朗普鐵了心拋棄協定,仍有不少捷徑,如在國內通過與協定內容衝突的法律法規,根據“國內法優於國際法”原則,實質上廢除協定對美約束力;或採取不負責、不作為的消極態度,國際社會也無可奈何。當然,巨大的國內國際壓力也有望促使特朗普意識到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及退出協定的高額政治成本,國際社會仍在觀望其是否有望“言行不一”。

  第二,國際氣候合作或發生重組。德國媒體指出,特朗普當選總統後,氣候問題上成功的中美聯盟面臨破裂威脅,作為“影子人物”的歐盟有望走到聚光燈下,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中歐聯手有望成為國際氣候保護的新引擎。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團長喬 萊嫩表示,期待中歐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上積極合作,以推進《巴黎協定》的實施。綠色和平組織相關人士為中歐合作出謀劃策,稱明年的G20峰會是一個機遇,中歐可借此推動合作,將淘汰化石燃料放在議程首要位置。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