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解讀領先科技成果: 15項“黑科技”牛在哪

2016年11月17日 15:53:50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分享到:評論:   浙江線上11月17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馬悅)這是一場分享網際網路科技榮光的盛會——11月16日,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今年首次舉辦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會揭開了神秘面紗。

  作為本次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的主持人,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活動推薦委員會中方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理事長鄔賀銓説:“這些領先的科技成果不僅是一種技術或者平臺,更表現出一種國際的思想、領導力。” 領先成果發佈前,本報記者專訪了鄔賀銓,這位滿頭銀發、目光炯炯的院士以拉家常的形式向記者娓娓道來。

  成果均為國際頂尖

  “展現全球網際網路領域最新的一流科技成果,擴大網際網路創新力量的影響力,彰顯網際網路領域從業者的創造性貢獻,搭建全方位的創新交流平臺,推動成果轉化。”鄔賀銓説,這就是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佈會的意義。為此,大會組委會成立了由33名海內外知名的網際網路專家、學者、投資者等組成的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推薦委員會。

  今年10月,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收到了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共計500余項網際網路創新成果的申請。按照得票數從高到低排列,選出年度15項領先的科技成果。“這15項領先技術代表了網際網路的領先科技成果,但不是所有的領先科技成果都包含在裏面,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成果能上臺展示、發佈。”鄔賀銓説,除了上臺展示的15項領先成果外,還有不少成果也很優秀,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入圍。

  百里挑一優中選優

  如何從500余項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中選優?網際網路大會組委會確定了4個方向:經相關權威機構認定的理論研究成果,最前沿的技術成果,最具影響力的産品和最具創新性的商業模式4個類型。

  鄔賀銓説,入選的15個領先發佈成果中,都沒有單獨涉及理論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的。但有個別項目有理論創新的成分,比如,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發佈的“寒武紀”神經網路處理晶片,在電腦神經網路的實現上有理論突破;騰訊發佈的微信生態,這一創新應用不僅包含了社交,還可以實現支付和産品推廣等,雖然也含有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但推薦委員會還是更加看重微信在技術和服務模式上的創新。

  “技術和産品是最難區分的。”鄔賀銓為記者介紹,華為的麒麟960手機SoC晶片已經在其最新發佈的手機上實現了應用,這就是産品;加州伯克利大學研發的超高密度晶片,在晶片材料技術上的突破,但這個晶片目前離産品還有距離,這就是最前沿的技術成果。

  鄔賀銓説,雖然有些技術離真正使用還有一段距離,但是他相信這一場領先成果發佈會將起到推動轉化的作用。

  痛點就是創新起點

  網際網路領域有一句非常深刻的話:我們不預測未來,我們創造未來。鄔賀銓説,在網際網路領域,永遠是未知多於已知。

  “預計到2020年,通信領域會全面進入5G時代。”鄔賀銓介紹未來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方向。和4G相比,5G的用戶體驗速度比4G高10倍,峰值速率要比4G高30倍,今後,在時速500公里的高鐵上可以實現5G上網。未來,網際網路技術將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出現大規模應用,支撐起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

  “BAT”成為行業巨頭,年輕人感嘆無法超越。對此,鄔賀銓表示:“痛點就是起點。”對網際網路有哪些不滿意、覺得網際網路有哪些不足,這都是未來網際網路創新的地方。他舉例,現在的搜索引擎還可以更加智慧化,比如像論文一樣,前面是綜述,後面是引用文獻,自動進行篩選。

  網際網路成功不能靠複製,創新永遠在路上。鄔賀銓説,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比美國晚了25年,但現在全球的網際網路大企業中有美國的,也有中國的,這就説明中國的環境是很吸引網際網路發展的。

  採訪最後,鄔賀銓説:“很難想像未來的網際網路會是什麼樣子,但它一定會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帶來更多方便。”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