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揭秘中國脈衝星試驗衛星:沒日沒夜 或最“忙碌”

2016年11月11日 11:02:5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昨天上午7點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脈衝星試驗衛星。該星屬於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衛星入軌並完成在軌測試後,將開展在軌技術試驗。

  此次發射的脈衝星試驗衛星,主要用於驗證脈衝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脈衝星試驗衛星在軌試驗數據,為脈衝星探測體制驗證奠定技術基礎。經過約10分鐘的飛行,火箭準確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同時,此次發射所使用的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在完成脈衝星試驗衛星發射任務外,還搭載4顆微小衛星,“一箭五星”刷新了我國固體運載火箭一箭多星的發射紀錄。其中,兩顆由民營企業研製的衛星首次搭乘長征火箭進入太空,標誌著長征十一號已經具備支撐民營航太器發射的能力。

  據了解,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9次飛行。

  >>科普

  脈衝星試驗衛星是怎樣一顆衛星

  京華時報記者從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第五研究院獲悉,作為自然界最穩定的天文時鐘,脈衝星將成為未來人類探索宇宙的“燈塔”。截至目前,已發現和編目的脈衝星數量已達到2000多顆,其中約160多顆具有良好X射線週期輻射特性,可作為導航候選星。

  X射線脈衝星依靠自身發出的極為穩定的X射線脈衝信號,將有可能為近地軌道、深空探測和星際飛行航太器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時間和姿態等豐富的自主導航資訊服務,從而實現航太器長時間高精度自主導航與精密控制。

  脈衝星試驗衛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捕捉脈衝星發出的X射線,來找到這種奇特的天體。這顆衛星搭載兩種不同類型的探測器,上天實測其性能,試驗目標是利用探測器研究宇宙的背景噪聲,同時,探測蟹狀星雲脈衝星,解決中國研製的探測器“看得見”脈衝星的問題。

  航太科技集團五院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科學任務系統總設計師帥平曾對媒體介紹,整個衛星項目從論證到研製完成歷時3年,從衛星任務確定開始正樣研製到整星出廠用時10個月,標誌著我國微小衛星設計建造水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據了解,未來航太科技集團五院脈衝星導航團隊還計劃用5至10年的時間,持續探測26顆脈衝星,建立精確的脈衝星導航數據庫,首先為這種自然形成的宇宙“燈塔”繪製最基礎的地圖,以便進行後續導航技術的試驗。

  >>揭秘

  “沒日沒夜”工作或成最“忙碌”衛星

  航太科技集團五院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薛力軍介紹,為儘快獲得科學數據,研究人員希望衛星可以“沒日沒夜”地工作,希望衛星具備在一天的全部軌道圈次內均進行工作的能力。實現了此目標,脈衝星導航試驗衛星可能成為在軌最為“忙碌”的一顆衛星。

  為此,研究人員給衛星裝上了一個“智慧大腦”,教會了衛星自主進行觀測等一系列動作。地面人員只需告訴衛星“一句話”,衛星就可以自主分解所需要的動作,完全自主按照計劃逐一完成全部觀測動作。

  更為重要的是,地面人員可以一次性告訴衛星“一百句”,這相當於一週的觀測任務,衛星可以全部記住,並自行排序,然後“乖乖地”完成全部的工作。這就相當於“給駱駝吃了一頓飯,然後讓它穿過了整個沙漠”。(記者潘珊菊)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