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霧霾源自黑龍江缺少依據?專家:監測數據説了算

2016年11月11日 06:35:46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11月2日至6日,我國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出現大範圍重污染過程。環保部發佈消息稱,此次東北、華東地區大範圍的污染過程,始於11月3—4日黑龍江的哈爾濱、綏化和大慶一帶,重污染主要源於當地冬季燃煤採暖和生物質燃燒排放,是導致區域性大範圍重污染的“元兇”。

  對此,黑龍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劉元海表示,判斷這團霧霾傳輸1600多公里影響華東缺少必要的科學依據。

  那麼5—6日,導致東北和華東地區霧霾的“元兇”究竟是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環保部公佈的判斷是專家組基於監測數據客觀分析、會商的結果。

  他介紹説,5日下午,受東北方向氣流影響,污染氣團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續傳輸,經長春、瀋陽至大連一線,跨過渤海灣到達山東半島,並在6日上午影響到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吉林、遼寧、山東、江蘇和安徽的部分城市PM2.5濃度受污染氣團傳輸的影響可能高達30%—50%。

  柴發合説,當地冬季燃煤採暖是東北地區冬季霧霾的主因,秸稈焚燒時間集中,是某一時間段霧霾的主因。

  據統計,東北地區冬季發生大範圍極重污染天氣過程,已連續出現了4年。無獨有偶,2015年11月7日起,遼寧省遭受大範圍霧霾。8日,全省14個市中,除丹東空氣品質良好外,其餘13個城市PM2.5濃度全部“爆表”,瀋陽市局地霧霾指數一度突破1400微克/立方米。

  當時遼寧省環保部門對重霾主因的官方解釋是:燃煤污染、污染傳輸、靜穩天氣。其中,燃煤污染主要來自供暖,污染傳輸指東北風將上游的吉林、黑龍江地區重污染帶輸送至遼寧,再疊加上本地污染物。同時,東北三省秸稈焚燒未結束,加劇了空氣污染。

  在今年11月7日,環保部公佈的黑龍江省秸稈焚燒火點達415個,佔全國總數的83%;哈綏高速呼蘭段404公里至421公里處以及肇東市五站鎮、黎明鎮、姜家鎮、肇東鎮、巴彥縣興隆鎮高速公路兩側均存在大面積焚燒秸稈現象。

  此外,東北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涉嫌超標企業對霧霾也有加劇作用。環保部在7日公佈了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現的39家東北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數據異常、涉嫌超標企業,涉及瀋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營口、葫蘆島、長春、吉林、四平、延邊、哈爾濱、齊齊哈爾、綏化、雞西、大慶、伊春、七台河、牡丹江20個市(州)以及黑龍江農墾總局。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