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改革的“牛鼻子”到底該怎麼牽?
一要明確重點是什麼。全局有全局的重點,局部有局部的重點,不能一概而論。像國企、財稅、土地制度、金融監管、養老、醫療等領域的改革,毫無疑問是全局的重中之重;職稱制度、個人誠信體系建設、電子商務誠信建設、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等也是具體領域改革重點。對於這些領域的改革,必須拿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韌勁來,不落實到位不松手,不見成效不止步。
二要明確怎麼幹。現在推出的改革是全方位、多領域的,戰線比較長、數量比較多,有打基礎謀長遠的制度性改革,有切口小見效快的具體改革,有鼓勵引導性的改革,也有探路性質的改革,對於這幾種不同性質類型的改革舉措,應該分類施策、精準施策,而不能大小一塊煮、葷素一鍋燴。改革方案也要有針對性和操作性,不能搞成原則化、形而上的東西,講道理大家都懂,具體怎麼幹拿不出施工圖,最後落不下來。借用習總書記對精準扶貧的説法,就是不能“手榴彈炸跳蚤”。
三要明確怎麼抓。最怕人人負責最後誰都不負責,有的當甩手掌櫃,有的遇到困難繞著走,有的手電筒照別人,有的乾脆事不關己高挂起。現在講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要聚焦“關鍵少數”、強化“主體責任”,改革同理。習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作為改革政策的制定者、推動者,要堅定改革信心,增強改革定力,以積極主動精神研究和推進改革。”此次會議又強調:“對一些矛盾和問題多、攻堅難度大的改革,各地區各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挂帥,顧全大局,握指成拳,合力攻堅。”釋放的資訊非常明確——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這是牽“牛鼻子”的題中應有之義。尤其是對那些矛盾和問題多、攻堅難度大的改革更是如此。否則必然陷入空轉、流於形式。(辛學平)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