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中國經濟未來值得相信

2016年10月29日 10:46:08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的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我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6.7%。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我國國民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

  對於我國目前的經濟運作狀況,有些不同的判斷。為此,本報記者邀請專家從中國經濟企穩態勢出現的原因、經濟發展的動力支撐和下一階段的發展態勢等方面向讀者全面解析中國經濟目前的發展態勢。

  用電需求與GDP增長速度方向幅度一致

  “中國的統計機制與國際完全接軌,而且我國的統計方法與世界的統計體系有過多次對接,早已得到認可,這些帶個人色彩的質疑不足為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巡視員、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則從用電需求的角度説明瞭我國前三季度的平均增長水準為6.7%的合理性。蘇劍向本報記者介紹,近日,國家電網與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進行了一項電力方面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1-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5%,前三季度平均用電量為6.65%,與GDP增長速度的方向和幅度一致。

  其中,第一産業用電量儘管有所增高,但基數比較小,影響不大。第二産業增加1.96%,增長較平穩。蘇劍認為亮點出現在第三産業,用電量增加了11%,扣除與往年的氣候差異因素,同比增長量基本還能達到9.4%。由此看來,第三産業對今年前三季度GDP的貢獻最大。

  “一般情況下,經濟的增速會比用電速度高三四個百分點,不過隨著用電結構的變化,能源的利用效率也在不斷提高,兩方的數字比較接近屬於正常狀態。而且全國有4億隻智慧電錶,全國有多少工廠在開工用電,電錶上顯示的一清二楚,這是沒法造假的。”蘇劍認為。

  他表示,從用電需求方面看,我們前三季度的生産力還是可以達到這個水準,中國經濟6.7%的增速有事實依據。而且從用電數據可以看出,今年經濟的發展動力其實相當強勁。

  三大方面為經濟企穩提供支撐

  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政策的正確引導,很多因素的變動都對推動我國經濟由降轉穩産生積極作用,其中呼聲最高的便是消費、基建和房地産三大方面,此次兩位受訪專家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蘇劍認為,從需求來看,消費同比增長比較穩定,是拉動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其次就是房地産投資和基礎建設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在上半年表現穩健,房價上漲對房地産投資有積極的拉動作用。

  張立群對此作了進一步解釋,他認為,從消費領域來看,持續保持10%左右的平穩增長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比較穩定的托底作用。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1-9月份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9.4%,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基礎設施投資作為投資增長穩定器的作用趨向增強。而在房地産投資方面,1-9月份同比增長5.8%,增速較1-8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從近期的情況來看,分城施策初步控制了房地産局部過熱的問題,這一變化將有助於房地産投資保持平穩增長。

  除此之外,張立群還認為,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結束下降態勢也是推動我國經濟由降轉穩的一大因素。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8.4%,增速比1-7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示企業轉型升級的效果開始顯現。

  下行觸底,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事實上,在第三季度數據出來之前,就有很多跡象表明市場已經開始回暖。除了經濟數據傳遞出來的資訊,綜合2016年經濟運作的基本特點和政策的支撐因素,受訪的專家都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回調已初步觸底。

  在張立群看來,能夠在國際經濟持續低迷的環境下實現經濟增速回調觸底,突出顯現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的強勁支撐。歸納起來有四點值得關注,首先,中國經濟結構變化仍有巨大潛力。中國的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尚未完成,勞動力和人口在工農、城鄉之間的轉移規模仍然巨大,消費結構、生産結構升級的潛力也同樣巨大,人們生活水準、生産水準提高的空間廣闊。這些都表明中國經濟仍處在具有高成長性的歷史階段。

  第二,深化改革所推動的市場化、國際化蘊含的紅利仍然巨大。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蘊含的發展進步潛力巨大。中國仍處於社會較快發展進步的歷史時期。

  第三,中國仍然有豐富的人力資源,雄厚的資金實力和不斷增強的技術保障條件。當前勞動年齡人口超過9億人,國民總儲蓄率超過47%,技術交流、技術創新活動日趨活躍。從生産要素供給看,完全可以支援較高的經濟增長。

  第四,中國已經有較為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多項産品生産能力居於世界之首。

  “綜合這些條件可以看出,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巨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正是在經濟基本面支撐下,通過2012年以來政府持續有力的宏觀調控,才實現了經濟增長由降轉穩、初步觸底。這也表明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底部可以保持在6.5%以上。”張立群説。

  下階段穩中有升,全面實現小康信心十足

  對於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態勢,兩位專家的預期一致,都認為穩中有升是下階段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張立群表示,2016年一、二、三季度GDP增長率均為6.7%,四季度預計不會低於這一水準,全年增速有望略高於6.7%。他認為,“下階段中國經濟的增長水準將會是穩中略升,增長的含金量不斷地提高,中國有足夠的信心實現全面小康。”

  蘇劍認為,今年前幾個月總的形勢不錯,4月經濟曾到達低谷,此後一直是回升態勢,9月份延續了這個趨勢。下一階段經濟發展態勢基本趨穩,也有略微上升的趨勢。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