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經濟信心]韓慶祥: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

2016年10月29日 10:43:5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一、新發展理念關係發展全局

  創新,講的是發展動力,它是新時期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影響經濟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這講的是創新在我國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基礎地位。接著又指出,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這講的是發展動力。還指出,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顯然,這主要講的是社會環境與人的創新之間的關係,如社會為人的創新提供制度供給、體制供給、環境供給、空間供給等。

  協調,講的是發展平衡,是指在新的發展時期所應注重的發展佈局以及發展的整體性、系統性、平衡性,它影響著發展的品質和效益。協調既涉及區域城鄉、經濟社會、行業部門之間的關係,又涉及國家硬實力(物質文明)與國家軟實力(精神文明)的關係,也涉及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以及發展和安全的關係,還涉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句話,涉及到發展全局的關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其中所講的“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就包括上述所講的各種關係。正確處理這些重大關係,是我國發展制勝的重要法寶。

  綠色,是指新的發展時期所應注重的發展品質和形態,主要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破壞自然環境的發展不是有品質的發展,是低級發展。科學發展強調,我們實行的發展應是高品質、高層次、高形態的發展。這裡的高品質、高層次、高形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共生,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就是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前提下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是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明發展道路的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

  開放,講的是發展空間,是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要注重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建構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它主要涉及到的是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中國的發展不能脫離世界發展的軌道,它要融入並順應世界發展潮流,正是在融入並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進程中,中國發展起來了,同時也對世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當今,整個世界處在一個深度交融交流交鋒的時代。在這一時代,如何正確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尤為重要。建構全面互利共贏開放新格局,是正確處理中國與世界關係的重要途徑,也是營造良好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的重要方面。

  共用,講的是發展目的,是指新的發展時期應注重使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用,主要涉及的是人與發展成果的關係。應注重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使發展成果由全體人民共用。正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的那樣,堅持共用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由上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涉及的是發展中最本質、最基本的關係、方面。創新關乎發展動力,發展需要動力推動,沒有動力就根本談不上發展;協調關乎發展平衡,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從整體系統上處理好所存在的各種要素、矛盾、關係,使之達到協調、平衡,不能顧此失彼;綠色關乎發展載體,我們都是在自然界這一“機體”上獲得發展滋養的,離開自然界或破壞自然界,不僅會使我們失去發展載體,而且會割斷我們發展的滋養,從而使發展不可持續;開放關乎發展空間,我們既是在一定的空間和平臺上推進發展的,也是在交互作用中促進發展的,沒有空間、平臺以及交互作用,最終會約束髮展;共用關乎發展目的,發展都是有目標和方向的,沒有用正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引領發展,發展就沒有軌道。可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關係著發展全局,是新的發展時期所應注重的發展新理念。

  二、新發展理念關係發展根本

  五大發展理念也關係發展的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發展規律。

  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創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的歷史必然性,必將走向主要依靠“人”來推進經濟發展。這種發展就是走向創新驅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其核心,就是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和創新人才培養,注重人力資本投資,注重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育。在這種情境下,就必然提出創新發展理念。

  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協調發展理念。一個社會的發展,既要注重發展活力,也要注重發展各個方面、各種關係的平衡與和諧。實現平衡與和諧的根本途徑,就是注重發展各個方面、各種關係的協調性,用協調發展實現平衡與和諧。

  遵循自然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綠色發展理念。自然發展規律,就是人和人類社會應是在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前提下實現發展,這樣的發展才是真正遵循自然本性和自然生態的發展,也才是可持續的發展。歷史經驗表明,發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切實減少發展進程中自然環境所付出的代價。

  遵循世界歷史發展規律來講發展,必然提出開放發展理念。任何一個國家在逐漸發展和強大的歷史進程中,必然走向開放。這既是歷史經驗,也是歷史發展規律。要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堅持內外需協調、進出口平衡、“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實現互利共贏、和平發展。

  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中國共産黨執政規律等來講發展,必然提出共用發展理念。共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用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從而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三、新發展理念關係發展長遠

  大國與強國,對發展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發展相對落後和貧窮。由於我國歷史發展的內在必然性,我國實行追趕戰略,主要目的是抓緊“做大蛋糕”。在這一歷史時期,國家集中資源和力量快速發展經濟並積累社會物質財富,就成為首要目標。然而,那時,我國人才資源不足,也缺乏創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開發自然資源、利用廉價的勞動力成本等來拉動經濟增長,即經濟增長注重要素驅動和投資規模驅動,就成為歷史的必然;集中國家資源和力量使一些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是歷史的必然。歷史和實踐證明,這种經濟增長路徑,確實使我國以發展的高速度換來了發展時間,也拓寬了發展空間,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發展的代價出現了,自然環境被污染了,發展出現了不協調,這既影響創新活力,也影響社會和諧。眼下,我國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新的發展時期,就必須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發展全局進行頂層設計。五大發展理念就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我國發展全局進行的頂層設計: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在發展佈局及其基本要求上,由不協調發展走向協調發展;在發展品質和形態上,由以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發展走向綠色發展;在發展的內外聯動上,由單向、低級開放式的發展走向雙向開放、全面開放、高端開放、協調共進開放、互利共贏開放式的發展;在發展的目的上,則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才能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慶祥 單位: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郭碧娟]